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案
主要讲课内容
什么是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
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档案
介绍一套学生心理档案系统的软件操作
定义:是记录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况,用以评定、预测和监控个体心理行为的管理系统。
对大学生而言,心理档案则是指根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心理特征建立起来的、用以预测大学生心理行为并为实施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的动态管理系统。
什么是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的特点
首先,它记录的是与心理活动相关的内容;
其次,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和预测行为;
第三,建立方式主要是通过心理测量、成长经历及行为分析等方式实现;
第四,它是一个动态管理系统。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和辅导学生
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预防
提供一个好的途径和空间
提供科研及管理数据
当前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存在的不足
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缺乏
信息收集、处理、反馈慢,危机干预性不强
大多一次性收集数据,或只是简单的心理测量,缺乏动态更新和系统性
缺乏互动性
面子工程成份居多,务实者少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
主要社会关系
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健康状况
职业兴趣和就业指导
动态更新管理系统
统计及预警功能
综合管理系统
个人基本信息
主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民族、年龄、系级、籍贯、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个人爱好、特长、童年生活经历、学业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奖惩情况、自我评价等等
主要社会关系
主要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职业、职务
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和气氛
直系亲属疾病史
亲朋好友的基本情况
这些社会关系的联系方式
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用问卷法进行测量和评价,包括:
学生的人格特征(常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即合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16种人格因素,以及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祥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4项次级人格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创造力的强弱,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和在新环境下有成长能力个性因素等)
气质类型
性格特征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