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归去来兮辞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z.
归去来兮辞教案
读法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 由学生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 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 学生之间相互解答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
对于文章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展深入的研究讨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
. z.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代如背景进展分析,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可根据学生的答复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
3、诵读法
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尤其是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学法
1、预习法
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教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自读法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归去来兮辞"表情达意,笔到意随,音韵和谐,文辞流畅,天然无饰,便于学生理解品读,借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再好不过了。
3、探究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针对文章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
. z.
五、教学工具: PPT
在介绍文体归纳重点文学常识时,直接的投影展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
六、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这里我将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导入:用一段散文描写概括陶渊明主要生平和其思想情怀,引起学生注意,并结合之前学习的相关课文来回忆以前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背景知识讲解:通过对题目和序文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辞的文体特征和写作的背景。
精读课文并总结文言知识。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文体特点。
导入:同学们,曾经有一位诗人,他抖落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悠然拾起锄头,任菊香沾满青衫;他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寻幽探壑,他登高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吟两三行抒情韵脚;他清扫心灵,任意*扬质朴自然的本性;他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位诗人是——〔陶渊明〕,对,我们曾屡次学得么?〔学生答〕,看来大家的记忆力非常好嘛,现在,就一起跟着教师来回忆我们曾学习过的陶渊明的作品中。的千古名句。〔PPT〕,来,大家齐声朗读一遍。则,同学们可以从这些

归去来兮辞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nmy78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