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 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物质
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 H 表示氢元素、 1 个氢原子。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Cu 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① 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 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17.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
1 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的。
18.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共 7
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
共 16 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 除第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 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 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 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就像分了层一样。 这样的运动, 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 1 层,最多的有 7 层。电子层序数越大, 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规律:①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25.
②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
2n2 个电子( n 为层序数,第一层
n=1,第二层 n=2)。
26.
③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弧线表示电子层
+17 2 8 7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填充的电子数
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
28.
元素的种类
30.
①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是不稳定结构)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
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31.
②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
4 个(是不
九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