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docx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
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
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开了深入研讨。老龄化将使我国慢病负担增长40%,养老院床位空置率却达到48%
2014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 (2014)》显示,2013
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 ,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 10%,半失能、
失能、失智老人近 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达到 100万左右。有专家预测到 2050年,我国每
三个人就将有一个老年人。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 2030年,人口老龄化将使我们国家的
慢病负担增长40%。
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建构刻不容缓。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家庭发展指导处处长蔡菲在发言中说,面对相对庞大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我们目前能够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不仅老年病医院、护理医院、康复医院数量有限,一些综合医院和专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医疗机构里做老年病科的专业和机构也很有限。我国目前从事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才几万人,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庞大的健康需求。
蔡菲介绍说,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 3月底,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
,同比增长10%。但目前我国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却达到 48%左右,床位空置率严重
的养老院主要是没有医疗服务的相关支持。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结合,将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举措。
居家养老是公认的理想养老模式,但亟须医疗、家政、照护、心理等多种服务的无缝衔接 ?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各地政府近几年陆续推出了不同的养老模式。上海等地推出的“90%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依托机构养老”的“9073”模式,除了大家普遍接受的居家养老外,特别加大了社区养老比例,更强调和注重社区化养老。
对此,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乌丹星解释说,“9073”养老规划,按照基本意思和多数老人的自然老化规律,可以简单理解为:60~70岁基本属于“90”居家部分;70~80岁可能属于“7”社区部分;80~90岁可能属于机构部分。我国养老机构也基本是按照老人自理、
半自理、完全失能、失智的需求做了区域划分。这些举措都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判断和对老人需求的深刻理解,现在主要问题是要在社区构建一个老龄长期照护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对象是慢性病患和残障人口,其中老年人构成其中的绝大多数。
台湾老人福利机构协会名誉理事长陈敏雄也指出,居家养老是全世界公认的比较理想的养老模式,但也需要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等各种服务模式的无缝对接以及转介安排。这就要求社区除了提供基本的家政物业管理服务外,还要将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及养老机构导入小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寄托照顾。同时,运用社区医疗服务,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提供连续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依据社区的条件和需求差异,社区还应与其他养老设施,包括长期照护中心、赡养机构、老人活动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