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简论
李春生
摘要: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即“为了什么发展”和“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这一发展的核心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表现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公正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我们在日夜追赶发展,而其实追赶的是发展中最为显见的物质、经济、利益,而忘却了其中的核心——人自身的发展。在现实社会中,对无止境复制财富的追求已经深深地嵌入人类的价值观和制度选择中,忘记生存意义的思考而一味专注于物欲的追求和精确的算计,只能使人们在虚幻的繁荣和苦涩的失望中挣扎,品尝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苦果。
在发展与人之间,发展是为人的发展,而不是相反。社会发展需要经济增长,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我们不能将社会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的惟一向度。社会发展首先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却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已,而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目的,人才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尺度。显然,目的和手段不能错位和颠倒。科学发展观恢复了发展的本真,凸现了以人为本,突出了发展的价值尺度,强调了社会发展对人的价值意义,特别注重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道义尺度
在一个不全面的、较低级的、不发达的小康社会中,要全面实现以人为本是不可能的。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不能“以物忘人”;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要以全体人的共同进步为追求,而不是少数人的发展。不能仅用物理性和技术性的眼光来看待发展,当然也不应仅用物理性和技术性的指标来衡量发展的价值。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灵魂。发展应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的素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全面发展的内容,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向度和指标。要实现以人为本,首要的仍然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如果只看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可能忘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反过来,如果只强调以人为本,而忘记了还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样的“以人为本”最后也是要落空的。然而,传统发展观已经完全陷入了见物不见人的功利泥潭。它关注的是利益的最大化,把人与人的关系全部换算为物与物的关系,把人与社会的关系片面化为人与经济的关系,以至于人的发展就是物质的发展,“社会的”就是“经济的”,但功利尺度不能取代或放弃道义的尺度。发展需要处理如何在一定阶段上把功利尺度和道义尺度统一起来的问题,割裂这种统一的发展是恶的发展。事实证明,缺乏人文精神的经济发展,使人们在利益的角逐中将不再受到自制、理性、公正、博爱等精神的束缚,只有对金钱赤裸裸的无耻追逐。这样的“发展”就算是暂时获得了效益,但充其量只是一种残缺的发展。现代化应该有其特定的精神内容,没有这种精神追求的社会,财富最后都会花费到畸形消费上去。一味进行功利的追求,缺乏人文精神熏陶以及信仰的制约,这些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感和羞耻感,无异于动物。
善良的发展应该是既要首先调动优秀者的积极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必须充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着眼于共同富裕;既必须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又必须使老弱病残孤寡皆有所养,得到最大的保障;既必须使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简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