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效劳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效劳的社区。他由假设干个居住小区或假设干个居住组团组成。规模:人口30000~50000 户数1000归属认同性的根本心理反响,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根底。一般认为领域感的产生是由于人都有一种本能的强烈愿望,要求规定其个人或集体活动的生活空间范围,即领域。
根本要求: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那么,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
考虑因素:考虑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程度和通达性。同时应特别注重半私密醒的住宅院落空间的营造,以促进居民之间各种层次的邻里交往和各种形式的户外生活活动。半私密空间宜注重独立性,半公共空间宜注重开放性、通达性、吸引力、职能的多样化和局部空间的功能交叠化使用,以塑造城市生活的气氛。
第五章:
空间指标(大题)
空间指标:构成要素: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根本构成要素:限定根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
辅助构成要素: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根本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
空间的限定方式:围合、占领、占领间的联系。
围合空间的特点(没要求)
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
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
减少破坏行为
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围合空间的特点适合居住生活的需求,符合居住空间需要平安感、安定感、归属感、邻里交往的要求,易于提供亲切宜人的、可靠的生活空间,同时也为居住空间层次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积极的外部空间能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定感,并让人易于了解和把握,从而使人在其中能安心进行活动,同时,积极的外部空间需要良好的通达性,使人易于接近和到达,相对完整的、较多出入口的空间是其根本条件。
空间的类型(没要求)
流动的带形空间
静止的院落空间
围合空间的形成(没要求)
关键在平面,在平面上,使空间具有围合感的关键在于空间边角的封闭。同时在立体上,围合空间的比例关系到空间的心理感受,过大的D/H会使人感觉不稳定甚至失去空间在平面上构筑的围合性,过小的D/H会使人感到压抑。
如何空间衔接、联系(过度/比照/转折等)
街道空间的比例与尺度
一般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为1,大于4的空间会使人感觉是一个广场或庭院
一般一个城市感觉亲切的外部空间距离为20~25m,在住宅区中街道的宽度一般不宜超过这个尺度,一个能够观察人行为的最大距离是150~200m,所以,住宅区中低等级的街道或道路,其直线段一般也不宜大于这个距离。
住宅建筑标准
构筑适宜在其中进行各类户外生活活动的空间环境
满足住户户内的根本生理和物理需求,满足住宅间根本的平安和心理要求
形成良好而富有特征的景观
住宅朝向
2、〔住宅日照〕日照间距
住宅日照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
日照标准是用来控制住宅日照是否满足户内居住条件的技术标准
日照标准是按在某一规定的时日住宅底层房间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来规定的
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了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

浅析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静赏芳雅
  • 文件大小143 KB
  • 时间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