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 理念、设计与操作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五个基本理念
1、理念之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
有截然的分界线。
●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
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
态”,或“第三状态”。
●“第三状态”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虽
不是明显的病态,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
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的快乐感、幸
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
●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
病和“第三状态”的反面。克服“第三状态”就是发
展。
2、理念之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
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
和中小学生。
认识误区——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初三、高三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课吗?
●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
●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
马斯洛提出——
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的
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创
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
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
3、理念之三——
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
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
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
在着包含关系。
认识误区——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
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⑴联系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
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
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
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⑵区别
●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
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立
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制意
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健康
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
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
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等问题。
●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
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
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
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
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
●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
论灌输和教育(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
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
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
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其它——德育的三大理论基础;心育的四大心
理学流派及其整合(精神分析、行为、人本、认
知)/ 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
集体、家庭、自己);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
(价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集体、人民、国
家)/ 德育的目标是道德健全,基线:道德规范、
政治规范、行为规范,最高目标是“四有”新人;
心育的目标是人格完善,基线:没有心理障碍,最
高目标:自我实现/ 德育的方法是说理、启发、实
践、奖惩、榜样等;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心理测试、
放松训练、游戏辅导、电话咨询、暗示与催眠等。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念、设计与操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1-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