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宗教教育的发展
公元10世纪以前中世纪、14-17世纪 17-18世纪近代化
中国(1)道家(2)3-6世纪:佛教传入中国(3)隋唐儒佛道并重儒佛道并重,重视儒术儒佛道并重,重视儒术
印度前6世纪婆罗门教育前6-10世纪:佛教
欧洲(1)西欧:中世纪(5-14世纪)基督教教育(形式、机构、内容、思想)宗教高于世俗政权(2)东欧:世俗政权高于宗教,也有教会教育。 14-17世纪:文艺复兴中新教教育 1、国家与教会争夺教育权,国家掌握教育权的过程。 ,人们普遍的宗教情结
中东(7世纪以后)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教育
19-20世纪,中国进入近代化,西方进一步扩张
19世纪:基督教教育登陆中国(1)学校:英华、马礼逊、宁波女塾(2)课程:宗教、外语、自然科学、儒经(3)性质:殖民性(4)特点:规模小、程度地低、小学为主、贫家子女、免费(5)客观影响:传西学、引先进制度方法和理念、扩展视野、育新式教师 20世纪:教会教育在中国进一步扩张(1)自成教会的教育系统,侵犯中国主权。(2)收回教育权运动 1>过程:蔡元培→余家菊→广州学生收回教育权的运动→南京开会→三卅运动中达到高潮 2>结果:北洋政府《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认可办法》 3>意义:遏制教会教育,但不彻底
(?),教会教育依然在努力
6专题六宗教教育的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