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生科审计案例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一、“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回忆
万福生科全称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68),成立于2022年,2022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22年9月在深圳证券83万元,据此可以推测预付工程款或者应付工程款增加。报表中显示的预付账款增加了2 632万元,但应付账款却只增加了379万元。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不仅包含投资活动的款项,还应包含经营活动的业务往来款项,两者的增加额与在建工程的增加相比实在微缺乏道,其中疑点颇多。
万福生科2022年年报和2022年半年报中对于在建工程的披露也存在着重大矛盾之处,在建工程工程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后,工程进度反而降低了。如淀粉糖改扩工程和厂区绿化工程,在分别投入了2 601万元和74万元之后,工程进度却分别从90%、100%降低到30%和85%。
(三)隐瞒重大停产事项
公司在2022年半年报中存在重大遗漏,隐瞒了上半年公司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工程因技改出现长时间停产,对其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事实。万福生科在
?关于重要信息披露的补充和2022年中报更正的公告?中称,公司募投工程——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工程上半年因技改停产,其中普米生产线累计停产123天,精米生产线累计停产81天,淀粉糖生产线累计停产68天。公司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工程由于常德地区降雨导致技改工期延长,工程停产时间延长,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大幅度减少。
(四)高管更迭频繁是财务造假的一个重要信号
万福生科上市仅一年半,经历了数次高管更迭:2022年副总经理张行、叶华辞职,监事杨满华、杨晓华辞职;2022年上半年在公司任职7年之久的副总经理黄平和董事会秘书肖明清辞职;2022年上半年财务总监覃学军辞职。
三、“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深层次原因
根据财务舞弊四因子理论,舞弊的诱因分为四种:贪婪,需求,时机和暴露。
(一)贪婪——利益驱动,名誉追逐
一方面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产生财务造假最根本的内部动因。企业通过财务造假,虚增利润,
到达上市要求,募集大量资金。如创业板上市条件中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对于净利润等相关指标都有最低额度规定。万福生科通过财务造假上市成功,公开募得资金总额42 500万元。如此巨大收益使得企业铤而走险,不惜财务造假以到达政策要求上市。另一方面,上市成功能极大增强企业声誉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又一重大诱因。通过上市,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增加,更容易获得客户的尊重和信任,而企业家个人也获得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认可。不少企业上市成功之后,董事长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政府和银行的“座上宾〞、媒体的焦点人物。
(二)需求——降低偿债压力,迎合监管要求
一方面,偿债压力是迫使其财务造假的一个动因。万福生科2022 ~ %、%、%,总体负债水平较高,而且这些负债90%以上为短期负债,、、,短期偿债压力较大,万福生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上市无疑是最优选择。上市后好看的业绩也会使得股价上升,到达配股或增发新股条件,募得更多资金的同时提高信用等级,降低银行贷款融资
本钱。另一方面,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也是诱发财务造假的一个原因。例如,证监会规定:“凡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除了要公开做出解释和抱歉外,将停止发行公司两年内的配股资格。〞上市公司为了不与盈利预测产生太大偏差,往往会进行财务造假,以防止处分,万福生科存在同样的压力。
(三)时机——内部控制松弛,外部控制失效
1. 内部控制松弛。一般认为,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大股东通过与代理人合谋或直接命令代理人来侵占小股东的利益,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形同虚设。在股权集中度过高、缺少一定的股权制衡的情况下,会出现大股东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从而到达操纵利润的目的。万福生科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和董事杨荣华(二人为夫妻关系)%的股份,%,而其他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5%。在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龚永福、杨荣华夫妇。而对于2022
年半年报的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万福生科也解释为内部控制管理放松,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进一步加强法律意识和提高法制观念。
2. 外部控制失效。企业在IPO过程中需要经过审计机构、保荐机构和证监会三重关卡审核,才能最终上市。但是在万福生科的上市之路中,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
最新万福生科审计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