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8页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纯熟地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8页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纯熟地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才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引出比较
出示复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轮廓),提问:这是一幅哪个国家的地图?谁愿意到前面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这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指出:我方公里,周长约4万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提醒课题: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有些什么不同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说明:用不同颜色表示地图的周长和面积,比照鲜明,表象丰富,揭开”比较”的序幕,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并浸透了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课题的引入,详细生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鼓励作用。]
二、实例中系统比较
.
出例如3:算出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板演情况.
。
(1)提问:观察例题的解答过程,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周长和面积进展比较呢?学生答复后板书:意义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2)分组讨论:周长和面积在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上有些什么不同?并完成了表:
投影展示各组填写的表格,并指名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有哪些不同。
(3)学生看表答复:
①为什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用"(长+宽)×2",计算长方形面积用长×宽?
②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分别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有什么关系?
[说明:在例题教学的根底上,及时引导学生从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等方面分组讨论比较,整理成表,可以使学生有例可看,有据可想,有话可写,不仅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建构了新的知识构造,比出了"周长"和“面积"的详细区别,沟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络,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才能.]
三、练习中深化比较
:一张长3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硬纸片.
(1)指名答复:
①长方形纸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②想一想,假设要在这张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周长、面积各是多少?用这张纸可以剪出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答复后动手剪一剪。仍摆一摆。每个学生拿出剪好的6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4人一组,动手摆一摆,6个小正方形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图形.
(3)投影展示学生摆出的不同图形(略).
(4)讨论:
①这些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②算一算,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吗?
③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结合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