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咬文嚼字含答案.docx第三单元第八课
|学£质量:标准测评>>>>> XUE・YE・ZHI-LIANG-BIAO・ZHUN・CE・PING・ 间
一、课内双基
对作者关于贾岛诗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基本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 1650226讲共同美和形象思维。在给老友沈从文《凤凰》 作序里他写道:“
我相信从文在他的工作范围内实现了这个理想,我特别看出他有勇气提出
'人性'这个蹩脚倒霉的字眼,可能引起'批判',好在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就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在真理的长河中,是非终究会弄明白的。"
(3) 果然,朱光潜的序文在《湘江文学》1983年第1期上发表,很快就遭来一些人的批 判。该刊的编辑凌宇感到有些歉意,专程去看望朱先生,朱光潜十分平静地对他说:“没关 系,发了也就发了。"当时的政治气候确实对朱光潜有些不利,朱光潜身体也已渐衰弱,病 了一场。
(4) 朱光潜感到自己的身体欠佳事小,美学界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事大,《新科学》又 是近代对美学或诗论作出贡献最大的一部著作,因此他不惜余力和"维柯” 一搏。他认为, 把维柯的《新科学》介绍给国内的学者,有助于开拓视野,消除机械形而上学方法带来的危 害,使中国美学真正和世界美学的潮流接轨。
(5) 朱光潜治学的眼光是世界性的,因而他晚年的系列活动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1983年3月,朱光潜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主持该校第五届“钱穆先生学术文化讲 座"。讲的题目就是《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1984年,美国世界维柯 研究会正式邀请朱光潜赴美参加年会,朱光潜因年老体衰,终未能成行。
(6) 1985年春,朱光潜病情突然加剧。头脑有时清醒,有时已不能自已。在友谊医院时, 他会时常冷不防冒出一句:"维柯的《新科学》里这个词,早该这样译的。"
(摘编自宛小平《欣慨交心:朱光潜小传》)
【相关链接】
《拾穗者》是近代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名画,画的是三位乡下妇人在夕阳微霭中弯着 腰在田里拾收割后落下的麦穗。我青年时期在法国卢浮宫看过这幅画,时过半个世纪,对它 还保存着新鲜愉快的印象。现在想起自己的晚年美学研究,和那三位拾穗的乡下妇人颇可攀 上同调。
(摘自朱光潜《美学拾穗集》)
我近几年因译维柯的《新科学》,在研究古代社会。过去这方面知识太差,处处都感 到“捉襟见肘",就向他(沈从文)提出一些关于古代社会的问题。他不但引证他自己在研究 文物中所得的收获和启发,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而且还指导我去看我国最近社会科学工作 者在这方面的新论著。我从此认识到研究文学和美学已不宜画地为牢、闭关自守,考古和研 究古代社会也还是分内事。
(摘自朱光潜《关于沈从文同志的文学成就 历史将会重新评价》)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E )
朱光潜认为研究美学的人只要学一些与美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就能彻底扭转美 学界的玩概念、套公式的恶劣文风。
朱光潜高度肯定维柯的《新科学》在近代美学研究中的贡献,翻译它是为了开拓美 学界视野,消除思维僵化的危害。
在香港中文大学讲“维柯”以及收到美国世界维柯研究会的参会邀请,体现了朱光 潜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病重的朱光潜时常冷不防地冒出一句:“维柯的《新科学》里这个词,早该这样译 的。”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对事业的一片痴心。
对维柯《新
第八课咬文嚼字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