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杨晓燕
摘要: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应用系统及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越来越多,导致硬件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另外无法充分的利用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利用虚拟化技这是需要亟待改善的问题。
,对管理造成阻碍
一方面,大部分服务器单机的特点决定了一旦此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此服务器上对应的服务也会出现中断,导致可用性低,只有个别系统做了服务器集群才能应对临时性故障问题而不出现中断,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另外一个方面,即使不出现临时性故障问题,一般系统通常需要定期维护,或者对系统进行升级以及扩充容量,这就需要适时的停机检测维护,这也将造成服务器相应业务的中断,对企业生产运行来说,一些重要的业务体系需要保证系统的实时不间断正常运行,一旦出现中断,业务受影响程度很大。
首先随着生产运行规模的过大,定期会购置一定数量的服务器和存储硬件,增加了相应的投入成本。其次维修费用是另一笔支出,系统需要定期更新维护,有些部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出现老化破损等现象,有些配置如果过了保修期,相应部件的维护、维修费用也会随之增加。
服务器在更新时,往往要将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服务器上,往往需要请原始开发商来进行迁移,或者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系统及数据库。而有些在运行的系统原始开发商因为时间较长已经无法联系,有的系统开发商已经找不到原始代码,这些都导致现有系统出现问题时很难移植到新的硬件平台上,导致更新延时或无法实现,为正常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随着服务器的增多,占用机房面积越来越大,对电力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大,运行发热量剧增使得空调制冷能力也即将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线路维护难度加大等等,使得机房环境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2 虚拟化技术解决方案
以上各种在实际生产运行中遇到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的是对服务器管理虚拟化技术的研究和使用,将很好地解决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中面临的服务器资源紧张、机房占地、电力供应、难于维护等问题,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企业的影响和竞争力。因此,采用虚拟化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虚拟化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促使虚拟化技术(Virtualization)产生的根本原因,Wikipedia曾给出虚拟化的定义,指出虚拟化是一种抽象手段,通过虚拟化后,前后资源可以保持一致,并且虚拟化过程不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
如图1所示,在采用服务器虚拟化之前,一台物理的服务器只能运行一个操作系统以及运行在此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系统,采用服务器虚拟化之后,一台物理服务器可以同时运行两个或多个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这种情况下,一个物理的服务器可以管理两个虚拟的服务器,而操作系统对应的各种应用系统可以运行在两个各自独立的虚拟服务器之上。简单来说,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作为一种高速发展的技术,是把一台物理的计算机软件区域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分区,这些分区各自都可以模拟出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的技术进而实现所要完成的需求。利用虚拟化技术,通过中间层次,能够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能实现各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且更加便于管理和维护。虚拟化分區的优点也显而易见,分区之后能将多个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在同一个物理的计算机平台运行,分别完成不同应用和业务,提高运行效率。
虚拟化技术的优点
虚拟化技术中虚拟化软件可以对系统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对服务器环境分区。虚拟化软件能高效的管理高级资源,是一种可拓展的虚拟主机平台。它应用灵活,能对资源进行动态的可测量控制,很多应用程序使用要求比较严格,虚拟化软件可以满足应用程序以及服务器的整个配置整合。在服务器进行迁移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灵活迁移系统平台,对各种资源进行总体配置和规划。另外,安全性也是要考虑的一个方面,而虚拟化技术能很好地保证系统的安全,特别是当系统发生重大故障甚至灾难时, 可以做到节省查找故障时间,让系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除此以外,服务器虚拟化具有多方优点,具体如下:
在未使用虚拟化技术之前,底层服务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系统管理员则需根据环境变化的一系列参数对应用平台进行即时调整,否则系统就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而导致运行中断等情况的出现,调整次数的增加也给管理员带来工作量的增加。使用虚拟化技术后可有效解决此问题,它可将基础层服务器和上层应用平台环境隔离,管理员仅需封装构建的新的应用版本继而发布到平台上即可,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不断调整应用。
2
虚拟化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