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字体设计概述
第一页,课件共90页
第一章
字体设计的概念
第二页,课件共90页
字体设计是在字体原型的基础上按视觉设页
(1)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形声和会意成为汉字的主要构字方式。方块是构成汉字特有的形态。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90页
(2)拉丁文字
拉丁文字是以拉丁字母为因素构成的文字的统称。
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欧美语言文字。
拉丁字母是由意大利半岛最早的岛民拉丁人创造的,后发展为罗马文字,所以也称“罗马字母”。
拉丁字母结构简单、匀称,便于构词和连写,又称为线性文字。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90页
(1)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
文字的首要任务是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文字的存在更多地是为了阅读。文字的产生,加快了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速度。
(2)文化传承与象形
文字记录人类各种文化活动,文字也是国家、民族和宗教的象征。
(3)形象符号与视觉吸引
随着现代商业的快速发展,文字被赋予了全新的功能和价值。但我们谈起“SONY"、"Lenovo"、"可口可乐"等这些熟悉的品牌时,我们的头脑中便会呈现出明确的文字形象。文字除了自身所代表的意义外,被越来越多地要求具有形象的象征意义和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第二十五页,课件共90页
汉字发展史
第三章
第二十六页,课件共90页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有据可查的,
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是现
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
字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
分生动。
第二十七页,课件共90页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
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是甲骨文的延续和发展。
它出现于商末,至周朝时达到顶峰。
第二十八页,课件共90页
(3)大篆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
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
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
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
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型,奠定了方
块字的基础。
第二十九页,课件共90页
>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进行简化,小篆除了把大篆形体简化
之外并且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小篆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
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的线条用笔
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
(4)小篆
第三十页,课件共90页
>隶书书写快捷,适合手写。
与小篆同时期产生了扁方形的隶书。
它出现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
是汉字演变的一个转折点,
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5)隶书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90页
>草书有章草和今草两种。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所创造的结构省简、行笔流畅的书体。
(6)草书
自叙帖
第三十二页,课件共90页
>楷书也叫真书或正书,笔画平直,形体方正。
古时又称“真书”“正书”“正楷”。
楷书萌芽于西汉,魏晋以后盛行。
(7)楷书
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三十三页,课件共90页
>行书始于东汉末年,它是利用草书放纵的特点,
突破楷书用笔的严谨,
从而创造了草书、楷书融为一体的一种书体。
(8)行书
兰亭序 王羲之
祭侄文稿 颜真卿
第三十四页,课件共90页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
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到了北宋时期,毕昇发
明了活字印刷,经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
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
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
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
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活字印刷术的
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印刷术的诞生
第三十五页,课件共90页
宋朝庆历年间(1041~1084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由于使用雕刻刀对汉字形体的操作,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体,因起始于宋朝即被称为宋体。
到明代,在宋体基础上演变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字,后来一些刻书工匠在刻书的过程中又创造出肤廓字体,其笔画横平竖直,规范醒目,便于阅读,因此广泛应用,至今还很受欢迎,这就是现在所普遍见到的宋体,为与后来出现的仿宋体区别,也称老宋体,台湾人称之为明体。
(2) 宋体
字体设计字体设计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