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坪洲小学陈婉秋
教材分析:在测量中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是关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交流活动,使学生丰富对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的认识,同时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的认识对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准确测量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多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因此,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从而不断增进学生对厘米单位的理解。
教学目标: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阿福的新衣》
播放音频《阿福的新衣》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生:因为小裁缝和师父的手不一样大。
师:看来不同的测量标准给我们带来了麻烦,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都用同一根铅笔来量,······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在测量之前,我们要有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各个国家都约定好的一个测量长度的单位。
开放探究,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呢?
生:尺子
师: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生:卷尺、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展示卷尺、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是不是也都有一把尺子,还天天用到它呢。请你找一找,你的尺子上有哪些与数学相关的信息呢?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找出尺子上与数学相关的信息。
请一个同学在投影仪下展示介绍自己尺子,其他同学一起观察。
学生说出尺子上的零刻度,用字母cm来表示厘米,每1厘米有10个小格,零刻度的前面有一小段没有任何标记的。(板书:厘米 cm)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可真好!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整理整理,我们找到尺子有哪些与数学相关的信息。
学生总结归纳,老师强调刻度,尺子上的单位是厘米,国际上规定,像这样子的一大格(两条比较长的竖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我们认识1厘米,现在小蜗牛想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课件展示小蜗牛爬行路线)
师:看着爬行的小蜗牛,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小蜗牛爬行的路线有多长?
师:真棒,老师很喜欢你这个问题。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厘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小蜗牛爬行的路线就是1厘米呢?
生:爬了一大格,就是1厘米。
师:同学们同意吗?小蜗牛又进行第二次爬行了,这一次它爬行的路线有多长呢?(蜗牛从刻度1爬到刻度2)
生:1cm
生:2cm
师:谁能说明白?请你来说一说。
生:还是爬了1大格,是1厘米
师:说得太棒了!小蜗牛从零刻度爬到刻度1的路线长度是1cm,从刻度1到刻度2爬行的路线也是1cm,你还能在你自己的尺子上找出哪些长度也是1cm的吗?
生:
师:我们认识了1cm.(板书:1厘米=1cm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