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合唱体裁
黄河大合唱
创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饱含着热烈赞颂的感情: 然后,以流畅的旋律,近似喧叙的陈述方法进入了第一乐段,形象地展现了浊浪滚滚的黄河,曲折宛转、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自然风貌。
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更加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五千年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开展,赞颂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性格。在这一乐段中“啊!黄河〞出现了两次。音调挺拔激越,表达了自信、豪放的感情。
第三乐段音乐,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浩浩荡荡的黄河和具有黄河一样坚强性格的英雄儿女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深刻生动地表达了对黄河和对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展示伟大民族像黄河一样,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第二乐章?黄河颂?
〔朗诵〕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独唱〕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典范,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朗诵)
这是一首长诗,它由远及近的表达了历史上黄河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东方海盗日本侵略者在黄河两岸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惨景。
后段着重描绘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发动起来,在黄河两岸,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游击战士、野战兵团星罗棋布,誓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慨和必胜信念。全诗洋溢着真切的情感、悲壮的气氛和凛凛正气。气魄雄传,感人至深。
伴奏局部的曲调,具有波涛翻滚的形象,并蕴藏着?满江红?、?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主调,它既是诗的背景的描绘,也是根据诗的内容在情绪上的渲染和补充,可谓两相交映,相得益彰,形象地展现了抗日烽火遍地起的雄伟画面。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典范,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朗诵,乐队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啊,黄河!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 如今,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 传染!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发动。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你从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