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南腔北调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故事新编?、?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的精神。
〔晋朝向秀作?思旧赋?,纪念因不满司马昭集团统治而被杀害的好友嵇康、吕安,说明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向秀以含蓄笔法,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用简短笔墨曲折表现哀伤愤激之情,
〕借典故表达自己的悲哀和失去自由的痛苦。鲁迅用此典,将当时的处境、心情与向子期相比,揭露蒋介石统治和司马昭以屠杀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政治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没有言论自由,“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稍有不慎,即招杀身之祸。
6. “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中的一些内容,在本文中许多地方有所表述,请举出有关语句加以印证理解。
“挈妇将雏鬓有丝〞指鲁迅为逃脱反动派追捕,携家人避居;“城头变幻大王旗〞指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忍看朋辈成新鬼〞指柔石等青年为革命牺牲;“吟罢低眉无写处〞那么指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白色恐怖严重,没有言论自由。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愤怒与厌憎,对青年们的牺牲感到深切悲哀愤懑,以及想要写些什么为朋友留下纪念却无处可写的无奈之情,包含着作者低落、沉重的情绪。
6.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挈妇将雏〞指文中“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家客栈里。〞“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慈母泪〞指文中“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朋辈成新鬼〞指文中“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无写处〞指文中“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7.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请谈谈自己对鲁迅这种选择的看法。
鲁迅没有选择如那位高僧一样的做法,并非是贪生怕死而想要苟且偷生。彼时革命尚未成功,而多少柔石这般的青年已为此牺牲。作为当时革命的领袖人物,一死了之并不是刚烈的表达,而是一种不负责的逃避态度。鲁迅选择逃走,不仅仅是出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厌恶而不愿多做无谓解释,也是为了将革命继续下去,为了继续为革命作出奉献。表达了他能屈能伸,能够忍耐的精神,也表达了他对革命成功无比执着,无比坚决的决心。
8.依据文本,举例说明?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并分别谈谈它们的作用。
记叙与议论。
记叙:记叙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过程。通过记叙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白莽、柔石等人正气、善良、勇敢、率直的性格特点,树立了革命青年充满朝气的正面形象,表达了他对青年们的喜爱、器重与思念,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同时,通过竭力描写青年们的好,反衬出杀害他们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含蓄抒发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厌恶与鄙弃。
议论:通过自己对逃脱被捕一事发表议论。展现了作者宁可逃走也不愿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无谓的辩白,表现了他对国民党的厌恶,以及想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决决心。
抒情:文末运用排比与比照,表现了时间流逝,并抒发了对青年们的思念与哀悼之情。写出了反动派统治下的社会黑暗与革命道路之长,而作者在心情沉重之余并未消沉,写下这篇文章作为情绪的宣泄。在为牺牲的青年们哀悼的同时,他呼吁余下的人们忘却对逝者的哀悼,谨记逝者的付出,化悲哀为力量,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斗争。
三、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悲愤〞与“悲哀〞两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说“将悲愤摆脱〞而说“将悲哀摆脱〞?
悲愤包含了对青年们牺牲的悲哀与对杀害这些青年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怒,而悲哀单指对青年牺牲的悲伤之情。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自己,更是让其余的人们摆脱、放下对逝者的悲哀之情,谨记对反动派的愤怒,化悲哀为力量,继续不懈
最新为了忘却的纪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