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三伏天的由来].docx三伏天养生[三伏天的由 来]
今天是入伏第一天。所谓 “三伏 ”,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民间百姓说的 “苦夏 ”就在此时。 “三伏天 ”中医养生原则主要包括:精神调养、饮食调养、运动调养。
“三伏 ”是一 月 15 日又将是庚日,依此类推,不是很容易推算庚日吗?这里要注
意一个问题,就是公历有闰年,每一个闰年为 366 天, 20XX 年就正
好是闰年,这也好办,凡是闰年就多推算一天,比如 20XX 年若不按
闰年推算, 7 月 10 日应是庚日,可是这年的二月分多了一天,则把
这天算上后, 7 月 9 日就成为了庚日, 20XX 年又可以按前面的办法
推算, 7 月 14 日为庚日,直到 20XX 年再往前调一天。
一般情况下,夏至日在 6 月 22 日,可是一个回归年的周期大约
为 365 天外加 6 小时左右,这样一来,夏至日就在 6 月 22 日前后有了波动,一般会在 6 月 21 日和 6 月 23 日之间波动,不管夏至日如
何波动,下一年数伏的日期只能提前或滞后五天(遇到闰年则提前 6
天或滞后 4 天),所以数伏的日期推算虽然复杂
最热的天是在 “三伏 ”,还是夏至
我们有幸生活在生命的乐园 ——地球。这里不仅有适于生物生存
和繁衍的条件,还有四季的变化。春季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秋季红叶簇簇,硕果累累;夏天可以下水游泳, 搏击风浪;冬天能挑战严寒,溜冰滑雪。为什么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 一年之中会发生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呢?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不是正圆, 而是椭圆形。 有时地球离太
阳近一些,有时远一些。 会不会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造成四季的变化呢?地球离太阳最近时是 1 月初,距离是 14 700 万公里。那可是北半球最冷的时候。地球离太阳最远时是 7 月初,距离是 15 200
万公里,反而是北半球很热的时候。 所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不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上丰富多彩的四季变化, 是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围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倾斜 °造成的。夏天,北半球倾向太阳,太阳光的方向与地面近于垂直,我们看到太阳在天上很 “高”。冬天,南半球倾向太阳,北半球的人看太阳在天空中很 “低”,阳光很 “斜”。
这一高一低, 差别就出来了。如果在晚上用手电筒照地面,手电筒垂直往下照的时候,被照亮的地方面积最小。越是斜着照,被照亮的区域面积越大。太阳位置 “高”的时候,太阳光的热量都集中在一个
小区域,自然这个区域的地面接收的热就多了。太阳光 “斜”的时候,同样的热量要分散到更大的面积, 单位面积接收到的热量自然就少了。太阳 “高”的时候, 日照时间长。太阳越 “斜”,日照时间越短。 两个因素加起来,才是地球上一些地方四季的成因。
说到这里,好像一切都清楚了。不过仔细想想,问题又来了。在
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半球最 “高”,理应是最热的一天。实际上,北
半球最热的时候不是夏至 (大约在 6 月 22 日),而是在一个多月后的
“三伏 ”,大约是 7 月 12 日到 8 月 27 日。冬至这一天,太阳在北半球
最“低”,应该是最冷的一天吧。但北半球最冷的一天
三伏天养生[三伏天的由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