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1页
南唐李后主词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乌夜啼》+《浪淘沙令》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2页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
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朗 读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7页
《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
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
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婉,未几
下世。”由此可知,词作于他死前很快。能够
说是李煜后期词代表作之一。
分 析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8页
《浪淘沙令》上片采取了什么记叙次序?
为何这么安排?
倒叙:先梦后,后梦中
分 析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1】先写春意阑珊之景,营造凄楚意境,奠定全诗哀伤感情基调。
【2】以梦后之苦与梦中之乐相映衬、对比,从而更见梦后之苦可憎与梦中之乐可爱。这么写深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可悲可怜。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9页
《浪淘沙令》中对比手法还表达在哪里?
【2】“别时轻易见时难”
“别时轻易见时难”——“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告别金陵,被押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轻易”后者“难”,在这一易一难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人多少故国情思,夹杂着多少难过和悔恨啊!要知道,这里“别”,不是暂时别离,而是永久别离,因而也是人世间最为痛苦别离,更何况这么别离是怎样“轻易”——国家竟是那样轻而易举就灭亡了,这岂不是痛上加痛吗?这么难于再见,不就是对词人死刑宣判吗?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10页
《浪淘沙令》中对比手法还表达在哪里?
【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人以生动比喻,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改变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这种从“天上”降到“人间”,亦即由至高无上皇帝成为被人轻贱俘虏生活巨变对比,对李煜个人来说,是个悲剧。
★首先,被囚禁、被欺侮“人间”生活,使他内心极其痛苦,并得以在创作中极其真实表现出来,使作品含有感情上感人力量;另首先,从帝王到俘虏生活经历即使是李煜所特有,但经历生活巨变却是普通人也常有,这就使得那些即使没有李煜那样独特经历人,也能受到感染,从而使作品取得了长久生命力。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11页
李煜词中“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一个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画法,借到文学创作上,就是用简练笔墨,不加衬托,刻画出鲜明生动形象。
找出《浪淘沙令》中白描句子。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由所闻---所见---所感,时间推移,感情循序加深。赏析“帘外雨潺潺”之妙境?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景物勾画,营造深沉意境,传达出丰富内心活动。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12页
《浪淘沙令》《乌夜啼》中双关手法?
【1】“春意阑珊”,意含双关,既是眼前节令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生命亦即将完结象征。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发词人心头阵阵悲凉呢?
【2】“罗衾不耐五更寒”不但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可能设法抵抗和忍耐,而心寒——心头悲凉,则是无限,无法忍受了。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13页
【3】“太急忙”,狼藉残红,春去急忙;而作者生命之春也早已急忙而去,只留下伤残春心和破碎春梦。所以,“太急忙”感叹,当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理性思索。
【4】“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既点出林花急忙谢去原因是风雨侵袭,而作者生命之春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一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14页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1】以拟人化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依依惜
别之情。
【2】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作者移情
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
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写出了人与花共同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怅惘与迷茫。
李煜词中“移情”手法使用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15页
“移情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赵嘏《长安晚秋》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第16页
【1】全
乌夜啼浪淘沙令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