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十谈养生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页
一、天人合一
二、二分辩证论治
三、三焦、三浊;
三分治七分养;
四、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诊(望闻问切);
方剂(君臣佐使)
五、五行(木 可调整高血压(金鸡独立法)
太溪(原穴培补):脚内踝后三厘米凹陷中
复溜:太溪穴直上两厘米处。治疗淤血症,防静 脉曲张,可通月经,助伤口愈合;滋肾 阴,治干咳、哮喘。
双腿分开劈叉;坠足功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7页
足阳明胃经:
胃主消化,后天之本。胃不合则寝不安。
四白:给眼供血,治眼袋,黑眼圈
梁丘(郄穴):膝盖外侧上两寸,治急性胃痛,急性乳腺炎
足三里:膝眼下四指横旁开1横指,强壮穴,长寿穴,肠胃消气穴,治慢性胃痛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外开2横指。去高血脂,化痰穴
山药薏米芡实粥、参苓白术丸、大山楂丸;
美容捷径:敲打面部,脖子,胸前,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整个胃经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8页
足太阴脾经:
脾主运化,主统血。
隐白:用炙,止血,治痛经,崩漏
太白(原穴):脚骨头缝处,经过脾来补肺,健脾作用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公孙:沿太白下滑卡住,一捋一按。治疗肚胀,消化不良
三阴交、地机、阴棱泉,沿小腿内侧胫骨边缘敲
血海:掌心覆盖在膝盖上,大拇指位置。治血症,如出血、贫血、血淤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9页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0页
手少阴心经:
主情志,心理、神志、思虑、感情纠葛
极泉:调心律,治两肋疼,探查、预防心血管疾 病(拨动,如小指发麻,则正常)
少海(心经合穴):肘横纹端靠内边缘处。属 水,交通心肾(心肾不交:多梦,梦 浅),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神门:(原穴属土,心火生脾土,导引)腕横纹 凹陷处,安定心神作用最强,增强睡 眠,泻心火;增强胃动力;防老年痴 呆;治晕车;增强通便能力
少府:(心经火穴)四指微曲,小指正确地方。 直接调整心脏;降心火(舌长泡、小便 赤黄)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1页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2页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掌横纹末端,后按上推至骨缝凹陷处。 八脉交会处。治落枕、肩痛。
养老:尺骨茎突。对老人很主要。治眼睛昏花, 耳鸣耳聋,高血压。
支正:腕横纹上五寸。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通 到心脏络穴。治人体赘生物(瘊子、 扁平疣等)。痰湿所结,气郁之症。
小海(合穴):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常 拨动可增强心脏传导功效,增加心脏力 量;去躁火。
天宗:肩胛骨凹陷处。可防治妇女乳腺问题,肩 膀酸痛,心血管和肺部方面疾病。
听宫:耳旁张口凹陷处。治耳疾。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3页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4页
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最大排毒通道
睛明:鼻根凹陷处。预防近视,缓解疲劳。
委中:按住穴后曲腿。“腰背委中求”。治腰酸 背痛、腰肌劳损;可刺血释放毒素。
承山:腿肚绷起来后最下方。可治腰腿痛、痔疮。
飞扬:承山穴旁开三指,往下两横指。
治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凹陷。降血压、治腰痛、增强大 肠蠕动(治便秘)。
金门(郄穴):脚外侧居中下位置。治急性腰扭 伤、急性头疼。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5页
足厥阴肝经:
肝主抒泄(抒发宣泄情志),主藏血(收摄、约束),主宗筋。
胆经抒肝之气郁,心包通肝之血郁。
太冲:肝胆消气穴。按揉时由太冲到行间。
蠡沟:内踝上五寸。治疗女性阴道骚痒、月经不 调等症。
章门(脾经募穴):协调五脏。可舒肝健脾,防 止妇科病,有利减肥(促进胆汁分泌)。
地筋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6页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7页
手厥阴心包经:
经络在胳膊内侧正中心。
曲泽:调整心血供给。治胸闷气憋(放血点)
郄门:腕横纹上五寸。治疗突然心绞痛。
内关:腕横纹上三寸。可治压力过大引发失 眠,调整心速。
大陵:腕横纹上。可治压力过大引发头痛,可 治口臭。
劳宫:大补穴。放松心情,缓解担心;
治疗心慌气短。
中冲:可泻心火,治口疮。
天河水:劳宫到曲泽。治小孩儿内热发烧。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8页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19页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主通调水道、运化水谷;主内分泌失调,主情志,主气郁。按摩右侧为佳。
关冲:防晕车。
液门:无名指与小指交界外,靠近无名指骨侧。 治口干舌燥,增加津液。
阳池:腕关节处。激发人体阳气,缓解虚寒怕冷。
支沟:腕横纹下三寸。治肋间神经痛。
翳风:耳后根凹陷处。治耳聋耳鸣要穴。
丝竹空:眉边。预防黄褐斑、鱼尾纹产生。
承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20页
从一到十谈养生
第21页
足少阳胆经:
胆主决断
风池:发际凹陷处,朝鼻子方
从一到十谈养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