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
创意设计|包装/ 2014-11-17 / 卡路里 / 20344℃
猜你喜欢: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
Amber Hooks精彩书籍装帧及
西班牙Wet和卷次。
线装书订线方法图示一、
图1、穿线方式〔一〕
图2、订线方式〔二〕

图4、穿线方向〔3-2〕
图5、穿线方向〔3-3〕
二、六针眼订法和八针眼订法
图6、六针眼订法和八针眼订法
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 杨时荣〔**〕
摘要:在图书修复装订的过程中,配合选用正确的缀订方式,是足以影响图书往后延长保存年限的重要因素。本文内容便是以图书各种缀订方式作为论述*畴,并以文字、图片相辅说明,使复杂的图书缀订走线更能简明呈现而让人了然易懂,对图书典藏者及爱书人在处理图书装订及维謢工作上而言,是有正面效益的。
关键词:图书维护;图书装订;图书保存;图书修复;图书缀订;科普特装订
一、前言
图书文献以绳线缀订防止散落,其法起源甚早,在中国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文字尚未创造前,人类以实物来表达思想之时期,**地区便有景颇族人,会将情人所熟悉之各种树叶,以花线捆扎包成一束防止散落,送给对方以表达爱慕之意,并作为定情信物。继实物表达时期后,人类又发现可利用代表实物之图画来传达思想,日久之后,图画乃逐渐蜕变简化,而成固定形式之图案符号,是人类最原始之象形文字。
有了文字就必须要有书写材料,在殷商时,人们是以龟甲兽骨作为书写材料。「甲骨文」又名「契文」,是殷代一种档案文书,在龟尾右下方,常可发现刻有「册六」、「纶六」、「丝六」等字样,此字样乃龟版编号,其作用在排列有序,龟甲中央有孔,以韦编贯穿其间,可防龟甲散乱,此与后代册叶以线缀订亦有同功之妙。至春秋战国时代,竹木简盛行,当时人著书立言,多以此为书写材料,每当一篇写毕,便用丝、麻、皮质料之绳,将「简」缀编成一长幅,图书根本形制因而产生。
到隋唐时,因纸*创造,进而影响中国图书装帧形式之演变,此时卷轴、叶子兴起,取代竹木简,惟仍难脱绳线缀编之窠臼,陈祚龙"敦煌学要钥"中,便以近代由敦煌石室中,所开掘之唐代诸多实物,考证当时图书装帧形式云:「如为卷子则于其上加一丝绵细带〔成五彩细带〕,以便捆合;如为册子则多以线订合〔以线由叶子中间缀订各叶成册〕」。宋*邦基墨庄漫录也记载:「作书册粘叶为上,久脱烂茍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获全。假设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伏读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弊也。」。按「缝缋」之意,所指是以针线连续缀订书背。在敦煌遗书中,所呈现之缝线方式,一般有三种,一为书叶较厚,对折后折缝沾粘集在一起作书背,后因沾粘处脱落,再用麻线缝住,此种缝法随意性很大,没有规律,有仅缝一点,也有缝上下两端,还有整个书背用线缀订,在中国大陆、英国、法国国家图书馆所搜藏之敦煌遗书中都有发现,此可说是线装书籍的雏形;二为书叶较薄,对折后折缝集在一起作书口,加上封面纸,与书口相对一侧,打三眼订线,其特征除三眼外与明清之线装书没有多大区别,可说已完全具备线装书的特征;三为书叶较厚,几*集在一起,对折成一帖,数帖集中在一起,以折缝处作书背,用麻线反复穿联缀订,假设依"墨庄漫录"所记载「岁久断绝,即难次序」而言,以上装帧形式应就是「缝缋装」。缝缋装在中国古代唐朝时期,虽然只是短暂的流行,但是随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国书籍缝缋方式,很可能便是藉由此传到日本、中亚和欧洲,而彼此影响书籍的装订方式,例如:日本的「和式缀订」,及西方书籍的「锁线缀订」,都还能找到早期中国缝缋装和埃及科普特装订的部份影子。
宋代时,由于卷轴装的舒展不便,而缝缋装订又与当时书籍印刷方式无法配合,缝缋装订乃逐渐失传,粘叶方式之蝴蝶装因而盛行。直到明代,以线缀订方式复又盛行,但与订背方式的缝缋装并不一样,自明万历之后,迄至清末三四百年间「线装本」,完全取代中国图书装帧形式。
科普特装订﹙CopticBinding﹚是欧洲早期的一种图书装订方式,其在公元第二或第三世纪时,系由住在埃及早期的基督徒科普特人,利用编织地毯的技术及缝针,所创造出的一种缀订技术,早期应用于纸草纸文献的装订;接着羊皮纸的广泛利用,取代了纸草纸后,科普特装订仍然接续被使用,直到今天纸*主导了印刷的年代,这个装订方式仍在世界各地被人们所使用〔注1〕。至于改进后的西洋订背式锁线装订﹙虽类似但不同于科普特装订型式,可能受缝缋装影响之缀订型式﹚,于明代时,便已进入中国,当时利马窦、金尼阁等从欧洲带来用皮面装订的西洋印本,纸白如蚕,两面印刷,有的还烫金带铜钩,盖有教皇纹章,士大夫如顾起元、李日华等见之后,诧为惊奇,但是对中国书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swng35
  • 文件大小5.49 MB
  • 时间2022-02-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