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故居导游词.docx蒲松龄故居导游词
编号: 2021年3月10日
页码: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
一、第一展室----生平展室
请大家跟随我往后面走,进入我们的第一展室----生平。蒲松龄先生72岁依例成为岁贡生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
编号: 2021年3月10日
页码:
74岁时妻子刘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绝,倍感人生苦短。就这样过了两年,于公元172021年元月22日,在故居聊斋与世长辞了。一代文学大师就这样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
二、第二展室----聊斋正房
了解了蒲松龄先生的一生,请大家随我到我们将要参观的第二展室,蒲松龄先生当年生活、居住并写下《聊斋志异》的地方-----聊斋正房。这座农家小院具有典型的北方农家建筑,三间正房就是著名的聊斋,东西各有两间厢房。这是1954年重新修复的。
来到正房门口,大家迎面看到的这幅画像,是蒲松龄先生74岁生日时,他的儿子蒲筠,请当时居住在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所画的。在画像上还有两道蒲松龄先生的亲笔题跋,第一道是: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恐之羞。康熙癸巳自题。这句话是说:我相貌平平,身体修长,今年74岁了,共计25000多天,什么事也没有做成,头发也白了,面对自己的子孙,感觉很羞愧。。第二道跋写到:癸巳九月,筠嘱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这道跋是说:癸巳年九月,蒲筠请朱湘鳞为我做此画,身上穿着贡生衣服,并不是我的本意,恐怕百年之后被后人所耻笑。
在这幅画象的下面条几上,摆放着的这块石头,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大家说象什么?似的,就像一只正在鸣叫的青蛙,据说是蒲松龄先生健身用的,此石是蒲松龄先生在毕府教书时的旧物,名为蛙鸣石。此石在年谱中有首诗记载为证:我与蛙鸣兼明月,俨然鼓吹小山边。
再看房间的西侧,是当年蒲松龄先生盘腿而坐休息的地方。南窗边还有蒲蒲松龄先生松龄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和砚台,他们看上去简朴而平凡,却仿佛能告诉我们先生满腹的才华和怀才不遇,以及他的落魄与执着。东边的有炕的这间就是蒲松龄先生的卧室,当年蒲松龄先生就是坐在这个炕上依窗危坐而卒的。炕头上这盏锡灯是从蒲松龄先生的墓中出土的。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
编号: 2021年3月10日
页码:
好了,看完了的朋友,请跟随我继续往前走。进入下一展室。
三、第三展室------著作展室
蒲松龄先生由于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他体察封建社会统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审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种种龌龊现象,加上本人的坎坷经历,自然就激起他愤世嫉俗的思想,遂以深微的寄托手法,写成了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蒲松龄先生一生著书丰厚,除了《聊斋志异》外还有诗、词、歌、赋、俚曲、杂著等近二百万言。
由于蒲松龄先生生前家境贫寒,所以《聊斋志异》没有刊行,最初一直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比较完整的手抄本有铸雪斋抄本、黄炎熙抄本、二十四
蒲松龄故居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