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2)第12章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曾五一).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2章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基本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分析指标
学习目标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分类
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最终使用指标
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国民经济资产负债与国民财富指标
国民生产、分配和最终使用分析指标
其他重要分析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统计”也称“国民经济核算”,它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统计核算,藉此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国民经济是由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规范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一套宏观核算制度。
世界上曾经存在着两种不同模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种是“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简称SNA),另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
两大核算体系之间的主要差异。
⑴核算范围的差异。
⑵核算方法的差异。
⑶核算内容的差异。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SNA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取代了MPS。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又通过新修订的SNA,目前它已成为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国民核算的国际标准。
三、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属于MPS,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制开始逐步向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SNA)转轨。2002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我国现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可以用图12-1来反映。
图12-1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基本核算表”所包含的五大核算: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对国民经济活动基本经济总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
。运用投入产出表详细地反映国民经济各产品之间、部门之间互相依存的技术经济联系。
。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
。综合反映衡状况、收支结构和外汇储备状况。
。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的国民经济资产和负债总量、结构。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计量社会产品的生产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是指国民经济核算应对生产活动的全部有效成果进行计量。
“社会性原则”是指作为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果还必须具有社会性,即不仅是生产者个人所需要的,而且还是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得到社会承认的成果。
(二衡原则
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三者在总量上应该是恒等或平衡的。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原则”,国外有的学者将这种关系称作“三方等价原理”。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分类二、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区分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
四、经济类型分类

(12)第12章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曾五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企业资源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