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导学案.doc23核舟记一、,了解“记”这种文言体裁的特点,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品味语言,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难懂字词,品味有关语句,赏析核舟雕刻之巧与文章说明之妙。: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记”的相关知识:“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二、,读准字音并抄写两遍。洢()皿()罔()贻()奇()轩()箬()糁()髯()褶()袒()属()诎()髻()。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器皿、,....;..:::,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其两膝相比者,,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试译全文。,提出你不能解决的问题(1)(2)(3)三、活动探究活动一齐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活动二翻译全文小组内独学译文,群学订正,找出小组不能准确翻译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及
核舟记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