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民俗民风
击鼓催春:农历腊月初八,农民在村头击鼓作戏,腊鼓鸣,春草生,借以催“春”早日到来,从这天起,农家开始往田里送肥。新中国建立后虽无击鼓催春之习,仍有送肥下田之举。
吃蛋撒种:种田撒种是技巧活路,在撤种前,农田主妇天门民俗民风
击鼓催春:农历腊月初八,农民在村头击鼓作戏,腊鼓鸣,春草生,借以催“春”早日到来,从这天起,农家开始往田里送肥。新中国建立后虽无击鼓催春之习,仍有送肥下田之举。
吃蛋撒种:种田撒种是技巧活路,在撤种前,农田主妇定煮个鸡蛋给撤种人吃,期望秋后谷粒象鸡蛋一样饱满。久之,形成不吃鸡蛋不撒种的风俗。至今尚有所见。
春节:阴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凌晨,民间的传统习俗是全家男女老少穿新衣,出门,燃放鞭炮,朝天叩拜,迎新祈福,谓“出行”(出天方),随喊:“开门大发财”、“出行大吉”、“财宝滚进来”。进屋后燃烛、焚香、化纸、击磬,先拜祖先“神位”再向家庭尊长拜年。天亮后,同村、同族互相拜年,祝福恭贺,称“拜跑年”。随后,给新亡人“烧亲香”。到祖坟地烧纸、放鞭、叩拜。自初一起,不能扫地、挑水、泼水,以求吉利,集市商家停业三天。待到初三烧过“门神纸”方可动水、土和开门营业。
春节拜年流传着初一拜父母,初二拜岳父,初三拜姑爹舅爷,然后再拜其他亲友的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亲朋好友请客,叫做“请拜年客”(或叫“春客”),同村、同街的敲打锣鼓进行娱乐,谓之“打年鼓”,也有玩灯、演戏等娱乐活动。
元宵节:清末、民国时期,“元宵节”早餐全家团年,有的做“汤元”,有的做“半月团”又称“团子”(用米粉做皮,用肉类、或豆制品、菜类做馅,俗称“团圆”)。晚餐前,须敬祖先、放鞭炮,酒席丰盛如同除夕。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闹元宵,由一群少年扮成男女,
天门民俗民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