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锦瑟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讨诗歌晦涩的内容,体会诗人哀怨、迷惘的情思。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1、学习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体会其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讨诗歌晦涩的内容,体会诗人哀怨、迷惘的情思。
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1、学习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体会其诗歌清丽的语言、哀怨的基调。
2、了解诗中的用典,体会诗歌朦胧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的晦涩和主旨的多义性。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讲授法、问答法、研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锦瑟》的朗读。
2、查找李商隐的相关资料。
3、圈画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从初唐四杰,到盛唐李白、杜甫,再到中唐的白居易,既见证了唐朝的历史兴衰、时代变迁,也让我们认识了历代诗人文豪的不同情怀。到了晚唐,一颗明星在唐代诗坛上升起,他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千古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或美好理想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的怅恨,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感追求、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怎样解读诗中的典故? 1、读懂典故的原意。 2、典故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引入典故,一般作用是什么? 1、使诗歌语言精练。 2、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3、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春心托杜鹃”,“春心”,以冤禽抒发自己的恨怀,或正是听到锦瑟的音哀曲怨,勾起诗人逝去的美好青春而使诗人发出无限的惋惜伤怀。
(2)、“托”,不仅写出了杜宇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佳人之托春心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以达到一个高潮。
(3)、本联直接首联,是全诗的“承”。
7、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诗人的哀怨、感伤的情怀已在前两联抒发的尽致,在颈联,诗人宕开一笔,把诗人此时的心境融入到沧海月明和玉暖生烟的环境气氛中,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表明诗人对这份情怀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也可以说,逝去的事物化为眼泪、只剩“玉生烟”的迷茫。再一次表达对逝去事物的怀念。
(2)、颔联与前两联有联系,但已经把诗转向环境气氛,属于“转”。
8、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 , 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 , 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 , 当时既有怅惘之情

锦瑟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Shess
  • 文件大小5.72 MB
  • 时间20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