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也是诗词重要的表现手法。诗词中的“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物、虚景、虚境,也即心中秋千去。〞“庭院深深深……章台路〞为写实,写庭院、杨柳、冶游,“泪眼……秋千去〞为写虚,整个篇目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
二、诗词中虚与实的不同关系的表现
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的虚和实?中指出,“虚〞和“实〞辩证地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诗词中的“虚〞“实〞也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阐之,或以虚衬实,或彼此比照,或渲染气氛,或侧面衬托,形成一种含蓄蕴藉和引发读者共鸣的艺术魅力。
以虚衬实 “虚实相生〞中“虚〞“实〞关系,往往以“虚〞衬“实〞,或正衬,或反衬,从而到达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收到一种耐人寻味、饶有情趣的艺术效果。看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一段: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第 3 页
景象壮丽,异彩纷呈,仙人盛会是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然而这美好、幸福、快乐之梦境恰恰反衬出社会现实之黑暗,作者对美好生活之向往,对黑暗现实之憎恨不言而喻。此时的梦境之描写是实写之景无力能及的。
彼此比照 虚写诗中之人、之景、之境,跟实写之人、之景、之境进展比拟,从而抒发心中郁积之情,抚今追昔、睹物思人、今昔比照类居多。苏轼?江城子?中“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梦境与现实比照,诉说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夫妻至情。
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虚〞“实〞比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诗人虚写叱咤赤壁的周瑜:雄姿英发,年华方盛却卓有建树,实写自己光阴虚掷,早生华发,“虚〞“实〞比照,有志报国与壮怀莫酬之情溢于言表。
渲染气氛 “实〞之描写,从客观角度描绘情景,而“虚〞之描写,有时以浓墨重彩之笔调,层层铺陈之笔法,写想象之景,渲染符合当时情景的气氛,使“实〞之描写更真实、更感人,以有尽之乐写无尽之乐,或以有尽之哀写无尽之哀,使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言虽止而意无穷。
第 5 页
欧阳修?踏莎行?正是运用“虚实相生〞艺术中“虚〞的描写渲染一种凄清的离别气氛,更好地抒发情感。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仲春之融怡明媚风光反衬“行人〞之离愁别恨。下阕写虚,想象描绘出一幅楼头思妇图:柔肠寸寸,千绕百转,晶莹的泪珠流过粉妆的双眼,画楼太高,且不要凭倚而望,行人在春山之春山外。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念妻,画尽人间悲欢情。
侧面衬托 虚写是为实写效劳的,诗人虚写的对象是为了侧面衬托实写的对象。写山之高,而想象轻云之萦绕,飞鸟之难进;状水之险,而设想环境之恶
古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