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班中队会
缅怀先烈 立志报国
1
2
幸福、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词,但我们绝不能忘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吃水不忘挖井人!
3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三年三班中队会
缅怀先烈 立志报国
1
2
幸福、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词,但我们绝不能忘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吃水不忘挖井人!
3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大家知道清明的由来吗?
4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5
清明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6
纪 念 自 己 的 祖 先
7
我 们 还 应 该
缅 怀 先 烈
立 志 报 国
8
同学们肯定
知道很多革
命先烈的事迹,请大家
谈谈自己的
认识!
9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0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出生于1932年10月8日 。1947年1月12日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1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
12
13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14
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15
16
赵尚志的英雄事迹
17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四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18
赵
缅怀先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