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彼得潘综合症.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彼得潘综合症.doc彼得潘综合症提要:童话里的彼得潘永远长不大,而要让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们,在现实中逐渐学会承担责任和压力,最好办法就是迫使他们直面现实彼得潘综合症并不威胁生命,所以它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影响的,所以它并不仅是一种麻烦。这是一种心理现象,无法归入任何已知的类别,但没有人否认它的存在。什么是彼得?潘综合症彼得?潘是著名的童话人物,1904年诞生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是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但这毕竟只能出现在童话中,不能为现实所接受。而彼得?潘综合症患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彼得?潘。这种综合症患者多是青年人,尤其以男性居多,他们害怕面对现实世界的激烈竞争,渴望回到儿童世界,依赖他人,畏惧承担责任。1966年,精神病学家埃里克?伯恩第一次提出心理成熟有困难群体的概念。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基利也说道:“‘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们,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他们很爱玩,也很好相处,但免不了有孩子气。他们虽然在生理年龄上已进入成年,但在心理上还不能与之相适应。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像孩子,总是在逃避责任,逃避生活,甚至逃避爱情和家庭。他们把自己心理定格在孩童岁月而不肯成长,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是一种心理疾病。彼得潘综合症虽非精神医学正式的诊断,却普遍存在于因家庭、婚姻、社交问题等不同环境中。近来,更有学者以新的英文单字“Kidult”,即kid(小孩)与adult(成人)的合体,称呼这些具儿童心态的成年人。当事者常见的特征约略如下:不负责任:表现任性、散漫,过于自我中心,出了差错老是怪罪别人。缺乏自信:恐惧失败,不敢勇于任事,面对挑战会找借口逃避。依赖心强:害怕孤单、寂寞,希望随时有人可以帮忙,满足任何需求。难于坚持:挫折忍受度低,行事稍有不顺或遭批评便易情绪化或放弃。关系障碍:与异性交往到需给予承诺时,便会临阵脱逃,故不时更换伴侣,且对象越来越年轻,藉以缓解被要求结婚组织家庭的压力。其他:穿着打扮如青少年,与本身年纪有所出入;好奇心强,爱尝试新奇事物,喜欢热闹气氛等。拒绝长大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沉浸于彼得?潘状态的成年男性们,在平日生活里经常感到心理上的劳累,精神状态差,大大影响了生活的质量。患上彼得?潘综合症的原因多数与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彼得?潘综合症的形成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们,总是习惯随心所欲,常常导致他们无法适应社会,最后遭受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中的许多人有情感缺陷和人际交往障碍,总觉得遭到团体排斥,凡事格格不入,故换工作如家常便饭。即使成家立业,事不关己的特质也常让配偶负担沉重,仿佛在照顾另一个孩子般,造成彼此关系恶化。当他们身处对行为举止像个孩子的成年人没有多少耐心的社会时,就会充满无助感和挫败感。但是,这些人不明白自己感觉如此糟糕的原因。他们认为这是个暂时的问题,会尽力忘掉它。然而相反的是,情况会变得更加糟糕。他们将周围人给予的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从来认识不到如何通过付出换去收获。他们自认为成年人,但实际行为却像被宠坏的孩子。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我们的社会和教育中一直弥漫着对孩子的娇纵态度。这让父母们有了这样一个观念: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权威和惩罚,绝对不能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不可否认地说,这对于孩子的个性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患者们在小时

彼得潘综合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6-09-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