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P1
。P17
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震害表明,房屋高宽比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基础转动,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侧移,影响结构整体稳定。同时倾覆力矩会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柱中引起较大轴力,使构件产生压曲破坏;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水平截面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使其易出现水平裂缝,发生明显的整体弯曲破坏。

答:(1)三种计算方法为: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2)适用条件:①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P53
②除上述结构以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规定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P66
、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P34
答:(1)①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②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③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2)关系: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P54
答:(1)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
(2)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
?如何在设计中实现“强剪弱弯”?
答:(1)强柱弱梁,梁端先于柱出现塑性铰,同时塑性铰区段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强剪弱弯,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2)强节点、强锚固,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
为保证强剪弱弯,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值,对一、、二、三级框架梁,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

“强柱弱梁”的概念以及实现“强柱弱梁”的主要措施?P115
答:(1)强柱弱梁概念为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尽可能避免在危害更大的柱上出现塑性铰。
(2)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对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其中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一、二、三、、、、;,,三、。

答:(1)“强剪弱弯”,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值,以保证框架梁先发生延性的弯曲破坏,避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2)梁端塑性铰的形成及其转动能力是保证结构延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应限制梁端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或相对受压区高度,另一方面应配置适当的受压钢筋
(3)为增加对混凝土的约束,提高梁端塑性铰的变形能力,必须在梁端塑性铰区范围内设置加密封闭式箍筋,同时为防止纵筋过早压屈,对箍筋间距也应加以限制。
(4)对梁的截面尺寸加以限制,避免脆性破坏。 ——资料解释
P93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1)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2)减小杆件轴压比;(3)高强混凝土的应用;(4)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5)型钢混凝土的应用。
P114提高梁延性的措施:(1)梁截面尺寸;(2)梁纵筋配筋率;(3)梁纵筋配置;(4)梁端箍筋加密。
?P148
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对砌体有约束作用, 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设置圈梁的作用:增加纵横墙体的连接,加强整个房屋的整体性;圈梁可箍住楼盖,增强其整体刚度;减小墙体的自由长度,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可提高房屋的抗剪强度,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及减轻和防止地震时的地表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幸福人生
  • 文件大小4.66 MB
  • 时间2022-02-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