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建(构)§ 变形监测概述变形的原因分析:;建筑物荷载大;建筑物体形复杂;;淤泥;;大气温度;外界风力;地震破坏;其它外力一、概述2二、变形监测目的通过对变形体动态监测,获得精确观测数据,对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达到以下目的:,提供施工和管理方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建筑物安全。 ,验证工程设计理论和地壳运动假说。、新材料、新工艺性能做出客观评价。 。3三、变形监测内容一、内部监测内部应力、应变监测动力特性监测加速度监测二、外部监测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挠度监测静态监测动态监测4四、变形监测特点 2. 重复观测:测量时间跨度大,观测时间和重复周期取决于观测目的、变形量量大小和速度。 3. 严密数据处理方法:数据量大,变形量小,变形原因复杂。 4. 变形资料提供快和准确。:一般位置精度为1mm,相对精度1ppm。5五、外部变形监测基本方法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三角(边)测量,交会测量导线测量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6§ 建筑物沉降观测一、概述建筑物沉降——是指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即垂直位移,通过测定观测点与基准点之间高差随时间变化量。被测建筑物:高层建筑物高层建筑物深坑基重要厂房柱基及主要设备基础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高炉等人工加固地基等7采用方法:精密水准测量静力水准测量二、: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应埋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范围之外,距开挖边线50m之外,按二、三等水准点规格埋石,个数不少于3个。:观测点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应变形的特征点深基坑支护结构观测点埋设在锁口架上,一般20m 埋设一个,在支护的阳角处和距基坑很近的原建筑物应加密观测点。建筑物——在建筑物四角沿外墙间隔10~15米处布设,在柱上每隔2~3根柱设一个点。圆形构筑物——在基础轴线对称部位设点,不少于四个点。不同建筑物分界处: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烈缝、伸缩缝处,不同高度建筑交接处,新旧建筑物交接处。8三、(1)基准点应在建筑物基坑开挖前布设,并与已知水准点联测。(2)观测点埋设稳定后,应与基准点联测两次,作为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基础。(3)施工过程中观测周期深基坑开挖时1~2天出现暴雨,管涌应加密浇筑地下室底扳后3~4天建筑物主体施工1~2层结构封顶后3个月竣工投入使用3个月直至沿体稳定92. 观测方法仪器技术标准观测方法限差(mm)精密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闭附合水准闭合差容许值±:一般建筑物能反映2 mm重要建筑物能反映1 mm10
14变形观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