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爱的博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讨论导入
1、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举例;2、、母亲,,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拿拖鞋等等。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那么是陪伴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生活花环,给我们无穷想象的空间。大家都熟悉安徒生和格林,熟悉他们的《睡美人》、《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姑娘》等。今天,,一个和你们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姑娘她有着对妈妈的爱心、对所有人的爱心。(对作者的理解,请同学们看课文下的注解。《七颗钻石》这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主要作品有《塞瓦斯托波尔故事》《战争和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答复。
出示课文图片,请学生对照图片复述故事情节.
2、童话中水罐和罐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人物什么行动后发生的?
发生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
空的——满的
为妈妈找水
摔倒-—端端正正
给妈妈喝水
木的—-银的
给小狗喝水
银的——金的
妈妈给小姑娘喝水
水—-钻石、水流
给路人喝水
三、识字。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瞬”为翘舌音。“咽”为多音字。
(1)“渴”“沫"“涌”左边一样,都是三点水.
(2)渴—竭、哀—享联络记忆。
(3)“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添
(4)“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第二课时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情节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板书:空木水罐---—有水-—--端正地放着-—--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宏大的水流
1、细读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样的?累的倒在地上,会做什么样的梦,好梦?恶梦?或联络自己口渴,要喝水,但到处找不到水
……最后渴醒
七颗钻石 (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