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狼性文化.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狼性”文化
“狼性”文化从何而来?
国人自古就有托物言志的情结
自古以来,国人趋向于以物言志,将某种精神特质和追求用有形的物体表达出来,所以,才有了古代诗词歌赋中“赋、比、兴”的手法,也才有了文人骚客们“寄情于物”、“物为心声”的境界。传统文化的底蕴似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今的企业家,使他们习惯于以物拟人、以物言情,最终导致了他们的仿生学情结。
用一种动物的特征形象地表达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通行的做法,我们不妨将其称为“企业文化的仿生学情结”。除“狼”之外,经常被用来比喻企业文化的动物还有牛、虎、狮、大象等。
任何企业文化只有被员工接受、认同才有可能转为实际的力量,企业文化的仿生学倾向,正体现了企业家“让员工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心态。企业家们这样做,在心理学上讲,是成功的。
华为和《狼图腾》加速了“狼性”文化的传播
说狼性文化在中国的风靡,不能不提一本书——《狼图腾》,不能不提一家公司——华为。
《狼图腾》自2004年出版以来,至今已经发行300万册,出人意料地成为了畅销书。该书以北京某青年在内蒙古草原上插队的经历为主,由十几个连贯的“狼故事”组成,对“狼文化”做出了描述和定义。该书出版发行后,备受好评尤其是得到企业家的赞许。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就无比推崇《狼图腾》,认为“狼精神”是对企业文化无与伦比的超前认识。
而华为,则是中国企业狼性文化的“始作俑者”。任正非将狼的性格融入管理文化,以培养出一批永远处于饥饿状态的“饿狼”为己任,“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任正非这样告诫所有华为人。即使是在华为工程师因为加班猝死而引发的“床垫文化”讨论中,任正非仍然在内刊中回应“创业初期形成的‘床垫文化’至今仍要坚持和传承,我们还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否则就会走向消亡。”(床垫文化是指华为员工因为长期加班无法回家而携带床垫前来上班的现象)
对企业而言,“狼性”具有三个特征
概括起来,作为被企业家推崇的狼性文化,在他们嘴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嗅觉敏锐,善于捕捉机会。在大草原上,狼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它们的主要目标——羊或羊群,窥视着羊的活动规律甚至牧羊者的状况,一有机会,马上出击。商界,从行业的发展到战略的制订,从价格的变动到竞争者的动静,企业家认为无时无刻不需要这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狼性。
其次,富于进取心和攻击性,且不轻言失败。狼袭击羊时,常常是死死咬住,不会轻易放弃。而且狼并不是咬死一只饱腹而已,而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能放倒多少就放倒多少。这种富有攻击性、贪婪、执著的精神反映了许多中国企业为争取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心态。
最后是团队精神。狼很少单独出没,总是团队作战,所以才有“猛虎还怕群狼”之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团队精神的威力越来越受重视,这是中国企业尊崇狼性文化的又一个缘由。
李彦宏说:“他们对狼性的三个定义,对现在的百度非常合适: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说的就是以上这三点。
然而实践中,“狼性”往往就成了老板“敲打”员工、希望员工拼命的工具
尽管人们可以将“狼性”引申为各种企业发展的要素——如李彦宏的“三点”,但在实践中,希望员工像狼一样拼命往往才是老板们最核心的目的。
李彦宏把“狼性”文化的对立面定义为“小资”,他认为“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

狼性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