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法治思维.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法治思维
 
 
 
 
 
   
 
 
 
王春兰
【摘要】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法治思维。媒体对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有着极大作用,提升法律素养、树立法治思维,对新闻人将未做任何处理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正面形象放在电视画面中,完全忽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的规定,这也是新闻人缺乏法治思维的表现。再如,一些新闻人由于在头脑中缺少法治意识或法治意识不强,对法律知识学习懈怠,导致了对一些法律术语表述不准确。例如在报道刑事案件时,经常使用到“审问”、“纠问”和“盘问”这样三个术语。1997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将“问”仅规定为三种:“讯问”、“询问”、“发问”。尽管这三个都是“问”,但使用的对象不同,在报道中必须严格区分,准确使用,不可乱“问”。
“讯问”的对象比较单一,是专门针对犯罪嫌疑人的。 “询问”的对象是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等不涉及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而“发问”是没有法定控制和被控制关系的主体之间的问话。如公诉人或辩护人向证人或鉴定人发问;被害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向被告人发问等等。
有的报道把依法应“询问”证人的,误作“讯问”证人;有的把依法应“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却误作“询问”,或者沿用旧称“审问”,这些都是不规范不专业的。
二、法治思维的树立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重在全民守法。学法知法是全民守法的前提。学法又是守法和信仰法治的第一步,只有学法才能理解法治精神,掌握相关法律规则;只有学法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才能使法律入脑入心;只有真正建立起法治思维,全民守法才能得以实现。
新闻人要培养法治思维,就要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和法律至上的理念。那些不符合法治精神的做法,除了一些媒体想吸引眼球等因素外,主要还是一些新闻人不懂法,没有法治意识。要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从口号变为实践,从行为内化为信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让新闻从业人员真正知法懂法,尊法守法,心中有法治信念。
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培养新闻人的法治素养。首先,设置新闻从业门槛。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把知法懂法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必备条件,把通过一定的法律知识考试作为颁发记者证的一项必备条件,以确保新闻人具备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其实这种做法在国外早就有先例。比如,在英国,新闻从业者可以来自任何教育背景,但是必须通过新闻法考试和速记考试。在他们看来,懂法和会速记,是当记者的必备技能。其次,在日常的业务培训中,新闻媒体要把学习最新的法律知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养,确保新闻人始终走在社
会大众的前面,做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培养公众法治思维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同时,新闻人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学会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养成遵守法规的习惯。在从事新闻报道时,要坚决杜绝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用客观、公正、平衡的报道,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三、积极践行法律规范
我国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法治思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92 KB
  • 时间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