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探测器
M-光电增益
输出光电流
光电导探测器:M可以大于1
光电三极管: M~102
雪崩光电二极管:M~103
???? M~106
第5章 光电子发射探测器
精选课件
发射,能量分散小,在成象器件中分辨率极高
4、暗电流极小
5、延伸的光谱区内其灵敏度均匀
式(5-2)与式(1-65)对比
精选课件
1、结构
真空光电管构造示意图
真空光电管由玻壳、光电阴极和阳极三部分组成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的结构原理
光电管
精选课件
充气型光电管:
光电管的特点:光电阴极面积大,灵敏度较高,一般积分灵敏度可达20~200μA/lm;暗电流小,最低可达10-14A;光电发射弛豫过程极短。
缺点:真空光电管一般体积都比较大、工作电压高达百伏到数百伏、玻壳容易破碎等
精选课件
Photomultiplier Tube 简称PMT
光电倍增管
电子光学系统
精选课件
1). 入射光窗
(a)侧窗式
(b)端窗式
1)光入射通道
2)短波阈值
作用:
精选课件
硼硅玻璃(无钾玻璃)
常用的玻璃材料,可以透过从近红外至300nm的入射光,不适合于紫外区的探测。
透紫玻璃(UV玻璃)
很好地透过紫外光,和硼硅玻璃一样被广泛使用。分光应用领域一般都要求用透紫玻璃,其截止波长可接近185nm。
窗口材料
合成石英
紫外光波长延伸至160nm
氟化镁(镁氟化物)极好的紫外线透过性,接近115nm,
蓝宝石 紫外光波长延伸至150nm
精选课件
2)光电阴极
作用:
1) 光电转换能力
2) 长波波长阈值
3) 决定整管灵敏度
精选课件
3)电子光学系统
作用:
1)收集率接近于1
2)渡越时间零散最小
精选课件
4).电子倍增极
--由许多倍增极组成,决定整管灵敏度最关键部分 作用--倍增 10-15级倍增极
精选课件
4).电子倍增极
1)二次电子发射
材 料
一次电子
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1)二次电子发射
精选课件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二次发射系数
与一次电子能量关系
增大Ep,δ值反而下降
不同材料 δmax
金属:~
半导体和介质:5~6
负电子亲和势材料:500~
δ随Ep增大而增大
Epmax约为100~1800eV
精选课件
内增益极高--倍增原理
(1)二次电子发射
入射光照射到光电阴极K上,发射光电子,经电子光学系统加速,聚焦到倍增极上,发射出多个二次电子;电子经n级倍增极,形成放大的阳极电流,在负载RL上产生放大的信号输出。
精选课件
4). 电子倍增极
(2)实用的倍增极材料
灵敏的光电发射体,也是良好的二次电子发射体
a 复杂的半导体型:锑铯和锑铯钾等碱金属化合物化合物,
b 氧化物型,主要是氧化镁。
c 合金型,主要是银镁、铝镁、 铜镁等合金。
d 负电子亲合势发射体。
精选课件
(3)倍增极结构
光电倍增管中的倍增极一般由几级到十五级组成,光电倍增管按倍增极结构可分为聚焦型与非聚焦型两种。
非聚焦型光电倍增管有百叶窗型(图a)与盒栅式(图b)两种结构;
聚焦型有瓦片静电聚焦型(图c)和圆瓦片式(图d)两种结构。
精选课件
倍增极结构形式
特点
聚焦型
直瓦片式
极间电子渡越时间零散小,但绝缘支架可能积累电荷而影响电子光学系统的稳定性。
圆瓦片式
结构紧凑,体积小,但灵敏度的均匀性差些。
非聚焦型
百叶窗式
工作面积大,与大面积光电阴极配合可制成探测弱光的倍增管,但极间电压高时,有的电子可能越级穿过,收集率较低,渡越时间零散较大。
盒栅式
收集率较高(可达95%),结构紧凑,但极间电子渡越时间零散较大。
(3)倍增极结构
精选课件
5).阳极
作用:--收集最末一级倍增极发射出来的二次电子,向外电路输出电流。
结构:--具有较高电子收集率,能承受较大电流密度,在阳极附近空间不产生空间电荷效应。阳极广泛采用栅网状结构。
精选课件
1).光子透过入射窗口入射在光电阴极上;
2).光电阴极上的电子受光子激发,离开表面发射到真空中;
3).光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和电子光学系统聚焦入射到第一倍增级上,倍增级将发射出比入射电子数目更多的二次电子。入射电子经N级倍增极倍增后,光电子就放大N次;
4).经过倍增后的二次电子由阳极收集,形成阳极光电流。
精选课件
光电倍增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