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简析汪曾祺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以"受戒"为例
摘要汪曾祺的作品向来为广阔读者群所喜爱。其文学创作语言十分注重对中录、传承,
. z.
“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
……
“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
……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管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5]
……
上面所引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读来节奏明快。排比句式既能强调,也能增加节奏感、韵律感。“清亮亮〞、“滑滴滴〞、“格挣挣〞等叠词,形象生动,新颖别致。
五、散文化的笔调
小说不是散文,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小说本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注重故事情节的开展。"受戒"这篇小说,读来却会让人产生这是一片散文的幻觉。这源于汪曾祺在文本中大量散文化笔调的使用,笔墨重点没有明显地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曲折开展上。"受戒"中,汪曾祺用散文化的笔调为读者勾勒一幅又一幅的风俗画,如: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写了一副对联:
-
. z.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6]
……
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风俗画。汪曾祺的笔墨多用在环境景物、人文风情的描绘上,却也没影响情节的开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受戒"简单的情节也能引起读者的续读欲望。在高潮的时候却戛然而止,采用“留白〞的手法,并未交待明海与小英子的结局如何,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思考。汪曾祺人物形象的塑造,他笔下的每个人物虽着墨不多,却活灵活现。如明海的三个师傅,每个人几句话就让人印象深刻了。如:
“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黄昏的时候,坐在天井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简析汪曾祺创作的语言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