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范蠡有关的绍兴地名
吴越争霸的大幕早已落下,近2500年之后,当我们循着几个古越地名去寻找那一段历史时,发现绍兴及周边地区许多地名中仍然蕴藏着一些久远年代的信息,有些生动有趣,有些居然还不乏新意,这里与读与范蠡有关的绍兴地名
吴越争霸的大幕早已落下,近2500年之后,当我们循着几个古越地名去寻找那一段历史时,发现绍兴及周边地区许多地名中仍然蕴藏着一些久远年代的信息,有些生动有趣,有些居然还不乏新意,这里与读者分享3个与范蠡有关的古越地名。 萧山王城山、固陵港 王城山,简称城山,又名越王城山,在萧山城厢镇(现属杭州,历史上属绍兴府),山下湘湖,古时叫固陵港,曾经是通往外海的大港,与芝罘港、明州港、泉州港齐名,越国几次伐吴,这里都是其中的一个出发地。《越绝书·越绝外传纪地传》载:“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敦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谓之固陵。所以然者,以其大船军所置也。”可见当时之繁盛。山上有一座小庙,小庙对面是一面几乎直立的山坡,其实就是城墙,明显可见人工夯筑的痕迹,据考古学者介绍,这就是当年越国最后固守的堡垒之一,也就是越王城山得名的由来。 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从山下久攻无获,为了动摇越国守将范蠡的意志,让手下送去几条鱼干,用意很明显:你们就待在山顶吧,迟早会变成这样的鱼干。范蠡心知其意,也如法炮制,命手下将士到山间水井中捞起几条鲜活的大鱼,盛在桶里回敬伍子胥,用意同样明显:你就在山下歇着吧,这宝山上有水,还有鱼,让你等到地老天荒。 伍子胥劳师远征,耗不起,只好撇下王城山,长距离奔袭,往南直捣越国腹地,在现在绍兴城东米行街一带,卡住若耶溪与今浙东运河交汇处,堵死了越原接应的物资运输通道,使得孤守在王城山的范蠡与在越王峥山的勾践不得不放下武器。 南池 绍兴人都知道南池,就在城南不远处,待真的到了南池村,却发现那并不是我们要寻访的处所,当地人告诉我们说,一直走,走到山脚下就是。 回头翻查文献,《嘉泰会稽志》卷十这样记载:“南池,在县东南二十六里会稽山。池有上下二所。旧经云:范蠡养鱼于此。又云:勾践栖会稽,谓范蠡曰:孤在高山上,不享鱼肉之味久矣。蠡曰:臣闻水居不乏干熇之物,陆居不绝深涧之宝。会稽山有鱼池。于是修之三年,致鱼三万。今上破塘村乃上池。”果然是在会稽山中。南池村再往南,到秦望村,一位热心村民带领我们来到了当年那个水坝,其实只是一个水坝的遗迹,水坝横断面紧挨着一所民宅。据村民回忆,上世纪70年代兴修水利时,掘开水坝,那泥土一层黄,一层黑,明显有人工堆积的痕迹。村民还介绍说,在水坝还没掘开时,水坝的内侧是大片的水面,马园村等村民出行需要沿着山脊绕道。站在古老的坝址前,遥想当年范蠡找到这么一个狭窄的区域修筑水坝,承接会稽山下来的源头活水,水丰鱼肥,用力少而成功多,真有眼力。 南池和坡塘(因为“破”字不雅,明代后改作“坡”)这样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养殖基地,只是越国当年生聚教训政策的一个缩影,皋埠的犬(吼)山,平水的铜矿冶炼与铸剑工场,上虞的练塘与炭渎,诸暨的良戈舍……都是这样的基地,如果将当时的这些地名与产业标注出来,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人口分布与产业集聚,够现代吧?其中有的产业与功能,
与范蠡有关的绍兴地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