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这三十年对我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三十年,是东方巨龙腾飞的三十年。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前,百业待兴,三十年后,欣欣向荣。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文化建设各方面来说,莫不如此。社会科学也不例外。正如复旦大学高等研究院邓正来教授所说“1978-2007这三十年对于中国来说乃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即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它不仅要求我们对此前的各种制度进行改革,而且也要求我们努力建构各种有助益于民生和国力的新制度。在这个意义上,这个时代的性质和特征也构成了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背景,而且作为研究对象本身,它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并将继续决定着中国社会科学的存在样式乃至它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SSCI论文的科学计量学分析发现,近十年增长速度较快;高校在国内机构中占有优势;合作论文比例大于唯一作者论文比例;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研究内容更多的关注国内问题;经济管理领域发表SSCI论文的数量较多,发表期刊的影响力具有明显学科差异。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为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进入21世纪后,社会科学国际化的问题,更加引起重视。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重要文件(中发[2004]3号)第条明确把“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对外开放”
当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六大目标之一。《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扩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注意引进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方法、管理经验。把我国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推向世界是哲学社会科学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影响。要翻译介绍一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注重选拔政治思想素质好、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出国交流”。
汤姆森路透集团建立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了世界各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期刊,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这在学界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揭示30年来我国论文发表的基本态势。我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不是一个科学系统,有着不同的科学政策,所以本研究中的我国,仅指我国大陆。
研究方法数据采集方法根据ISI数据库,我国全部SSCI论文应该包括“Article”、“Review”、“MeetingAbstract”、“Letter”等文献类型。由于“Article”占据绝对优势,所以,本文只研究“Article”类型的论文。数据采集方法是从美国ISI数据库中采集1978—2007年作者单位地址中含有我国大陆地址的Article类型的SSCI论文,按数据库年下载。
论文数量统计原则各年度论文数据库之间有相互收录的情况,比如2005年数据库中,包含2002年、2003年和年的论文。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不便,在进行年度论文统计时,采用自然年
。本文中论文数量以篇为计量单位,时间以年为计量单位。统计我国的SSCI论文时排除了我国香港和澳门以及其他国家“中国问题”研究机构发表的SSCI论文。
年我国许
1978-2007年我国SSCI论文发表的基本态势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