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口地区.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口地区.docx河口地区
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兰州铁道学院土建分较典型的褶皱、断裂、不整合接触等地质构造现象。
有众多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且均有工程治理措施。
有典型的由黄河、庄浪河所形成的河谷地貌和黄土地貌。
( 二) 时间安排
工程地质实习时间总共为 10
个工作日,具体安排如下:
路线踏勘
1

实测及填图
5

综合整理、编录
2

补测
1

路途
1


河口地区工程地质概况
(
一 ) 自然地理简介
河口地区属兰州市西固区所辖。位于兰州市西约
47 公里处,有兰新、兰青
铁路和兰新、兰青公路通过,交通便利。八盘峡水电站位于实习基地中心,
它为
甘肃的工农业生产供应着大量电能。
本区为一河流盆地, 主要河流有黄河和庄浪河。
因本区为庄浪河汇入黄河的
入河口地带,故名曰“河口” 。在黄河与庄浪河两岸,发育有多级阶地。本区最
高山峰海泼约 1800
米,气候属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多集中在每年的
7、 8、9 三
个月, 4、 5 月份为多风季节,最高气温约为 36℃,最低气温约为 -21 ℃。 ( 二 )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在区域大地构造上河口地区属于祁连山褶皱带的中祁连山早期加里东褶皱
3
带的东段。 中祁连山早期加里东褶皱带的范围,西起阿克塞、 肃北、向东南经党
河、啥尔腾河上游地区、疏勒南山、大通南山、西宁西北直到兰州以东。
作为中祁连山东端的河口地区,在沉积了前震旦系的一套深变质岩地层 ( 相
当于“皋兰系”地层,时代属元古代早期 ) 以后,首先褶皱隆起。到震旦纪末期
整个中祁连山都褶皱隆起了。在寒武纪,奥陶纪、 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 本褶皱
带因普遍隆起而未接收沉积。在石炭纪、二迭纪、 三迭纪和侏罗纪时期, 本褶皱
带也只是在局部地区形成沉降接受了沉积。故河口地区缺失∈、 O、S、D、C、P、
T、J 的地层,到了侏罗纪末期。本褶皱之东段开始出现较大的沉降,形成一些较大的盆地,接受了较厚的下白垩统红色沉积,兰州——河口盆就是其中之一,故本区下白垩统地层出露普遍。由于当时气候干燥,处于稳定的氧化环境,
故地层被普遍染成了紫红色。 在早白垩世以后, 河口地区因受后期造山运动的影响,又隆起成山, 遭受剥蚀, 只在其中一些低凹的地方才接收了第三系的红色沉
积。故在本区缺失上白垩统 (k 2) 地层,只在区部地区出露有第三系 (R) 地层。在此次隆起成山的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了本区的一些主要断层。在第三世纪以后,
因新构造运动剧烈频繁, 在本地区形成了多级河谷阶地, 并广泛沉积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如黄土广泛覆盖于第三纪及其以前的地层之上。
( 三 ) 地层岩性
河口地区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变质岩, 中生界白垩系砂, 页岩,新生界第
三系砂、泥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现将河口地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 前震旦系 (AnZ) :为一套深度变质的深灰色、 暗绿色的角闪石片岩、 黑云母片岩、绿泥角闪石英片岩,风化后呈灰绿色。矿物成分以角闪石、云母、绿泥
石和石英为主。 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 在裂隙内充填有粗细不等的次生方解石脉。
在河口地区,本套岩层见于黄河南岸的青石山一带。
2. 下白垩统 (K 1) :分布很广, 但典型剖面见于河口南的盐沟, 命名为“河口群”,共分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为紫红色,灰绿色砂、砾岩,砾石成份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一些岩屑,磨圆度好,胶结物成份以钙质为主,胶结牢固。砂、砾状结构,块状构造;层理清楚,节理发育。主要分布在八盘村一带的黄河左岸边。
中部为褐红色砂、页岩, 夹杂色页岩及泥灰岩。砂岩为厚层, 风化后呈土黄色,中、粗粒,磨圆度好,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胶结物为钙
质、铁质;砂岩致密坚硬,不易风化。页岩及泥灰岩为薄层,含粘土矿物,易风化,节理节育,有的充填有方解石细脉,层理清楚,层面上有泥裂、虫孔、交错层及波痕。主要分布在八盘村后的小沟至盐沟一带。
上部主要为紫红色泥页岩夹砂岩。 泥页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砂岩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钙质胶结,节理发育,有

河口地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玥玥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2-02-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