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度量衡标准的制订
清代度量衡制度始订于顺治而完成于康熙、乾隆。康熙帝是一个极力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对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典章制度十分推崇,又提倡科学,能虚心向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学习的皇帝。清朝在自然科学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天文历清代度量衡标准的制订
清代度量衡制度始订于顺治而完成于康熙、乾隆。康熙帝是一个极力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对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典章制度十分推崇,又提倡科学,能虚心向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学习的皇帝。清朝在自然科学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天文历法,康熙帝对天文历算有很深的造诣,在他亲自主持下,由梅瑴〔jue觉〕成等编纂了《数理精蕴》,又敕撰了《律吕正义》。由于中国古代度量衡从一开始便与天文、乐律为一体,康熙、乾隆在研究天文和乐律时,也必然涉及到度量衡。《律吕正义》谓:“且验之今尺,纵黍百粒得十寸之全,而横累百粒适当八寸一分之限。”从而推算出清尺与古尺的各种比例关系即:(1)横累百粒为古尺(莽尺)一尺(23厘米)。(2)纵累百粒为营造尺之一尺(32厘米)。(3)古黄钟管长是古尺的九寸()。(4)清黄钟管长为营造尺的八寸一分()。这是清朝最早对尺度的定制。尺度已定,升斗之容积、砝码之轻重又皆以营造尺之寸法来确定。《数理精蕴》中所列度量衡表以尺度定容量和重量,即:
铁升、斗、斛,以寸法定容积之准。升方三十一寸六百分,斗方三百一十六寸,斛方一千五百八十寸,两斛为石,方三千一百六十寸。
以寸法定轻重之准。赤金每立方寸重十六两八钱,白银每立方寸重九两,红铜每立方寸七两五钱,黑铅每立方寸重九两九钱三分。
由此可以用一定尺寸确定量器的容积铸成漕斛外,还可以定出各个量值砝码的尺寸。砝码主要用于组成的度量衡制简称营造尺库平制,这种制度建立起度量衡三者相互校定的关系,是继承汉代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经验,继续探求以自然物为基准的产物。然而,累黍度尺毕竟重复性很差,金属的纯度又各异,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作为标准的精确度。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实际上度量衡三者仍采用实物基准。
乾隆皇帝对度量衡单位制也作了深入研究。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御订《律吕正义后编》再定权量表规定,尺度和量器仍依康熙时所定的制度,衡重以黄铜方寸重六两八钱为标准,并且由工部制造一批标准器,发到各省。九年又仿照新莽铜嘉量形制,而以莽尺、清律尺、营造尺三种尺度精心设计制造了清嘉量方圆各一,范铜涂金,列于殿堂,再一次用古尺来定今尺(营造尺)。这两件铜嘉量迄今仍陈列在紫禁城内太和殿和乾清宫前丹陛右侧的石雕歇山顶式小亭屋中。清朝末年重订度量衡划一办法。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朝廷命农工
清代度量衡标准的制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