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中考题包括.docx18.解 下面句子中加点 的意思。( 2 分)⑴ 与能, 信修睦 与: ⑵故人不独 其 ⑶ 溪行,忘路之 近 : ⑷停数日,辞去
第一个“ ”加点
去:
19.将下面句子翻 成 代
18.解 下面句子中加点 的意思。( 2 分)⑴ 与能, 信修睦 与: ⑵故人不独 其 ⑶ 溪行,忘路之 近 : ⑷停数日,辞去
第一个“ ”加点
去:
19.将下面句子翻 成 代 。( 2 分)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 公。
⑵ 人甚异之,欲 其林。
20.【乙文】中三 画 句子分 从哪些方面体 了【甲文】所 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 答两 )( 2 分)
三 画 句子:⑴土地平 ,屋舍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犬相 。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 垂髫,并怡然自 。
⑶便要 家, 酒 作食。村中 有此人,咸来 。
21.【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 之 ?两文各自 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2 分)
【答案】 18.⑴通“ ”,推 , ;⑵名 的意 用法,以⋯⋯ 人;⑶ 着,沿着;
⑷离开。
19.⑴在大道施行的 候,天下是人 所共有的。 ⑵ 人 到 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
林子的尽 。
20.⑴写桃花源里田园 貌, 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 ⑵写桃花源中人 着安居 的幸福生活;⑶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 友好好客。
21.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 “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
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 “大同”社会生活 貌的 再 )。[甲文] 重于 (或“ 述”),[乙文] 重于 叙(或描写)。
14.解 下列句中加点的 。(
2 分)
⑴故人不独 其 第一个“ ”加点
⑵力 其不出于身也
:
15.下列句中加点 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 是(
)( 2 分)
例句: 其弃于地也
加点 :于
A.每自比于管仲、 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 广于君
D.所 有甚于死者
16.用 代 翻 文中画 的句子。(
2 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 公, 与能, 信修睦。
17. 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 分)
【答案】 14.⑴以⋯⋯ ( 养)
⑵憎 ( 2 分,每小
1 分)
15. B( 2 分)
16.在大道施行的 候,天下是人 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拔出来( 大
家 事),(人人) 求 信,培养和睦(气氛)。( 2 分,“行”与“修”各 0. 5 分)17.要点: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 ②人人都能安居 ③ 尽其用, 人尽其力 (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分)
三 答
1 “ 大 同 ” 社 会 的 是 什 么 ? 天 下 公 , 与 能 , 信 修
睦。
2 哪句 体 了 尽其用, 人尽其力? 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
大道之行也中考题包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