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剧的历史.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2
京剧的历史
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
剧和汉剧,并吸收了梆子、昆曲、秦腔、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
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h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
1/ 2
京剧的历史
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
剧和汉剧,并吸收了梆子、昆曲、秦腔、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
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h前的繁荣。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
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起源和形成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
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
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
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
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
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清朝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
调),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与徽班与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
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
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
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
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京剧的故事
京剧,也称“京戏”、“国剧”、“皮黄”。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
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
报》。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

京剧的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801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