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角度看温氏股份“公司+农户”模式
温氏集团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新兴县箭竹鸡场。初期,8人合资承包养鸡场,靠着黄羽肉鸡养殖起家,并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主营业务拓展至肉猪养殖、肉鸭养殖以及兽药生产、乳制品生产等多个业务板块,围从组织角度看温氏股份“公司+农户”模式
温氏集团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新兴县箭竹鸡场。初期,8人合资承包养鸡场,靠着黄羽肉鸡养殖起家,并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主营业务拓展至肉猪养殖、肉鸭养殖以及兽药生产、乳制品生产等多个业务板块,围绕养殖业务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公司以肉鸡、肉猪的养殖和销售为主要业务,以奶牛、肉鸭养殖等其他养殖业务为辅,以食品加工、现代农牧装备、兽药生产、金融投资等为配套业务,其中养殖业务占主营业务的95%以上。
图1 温氏全产业链业务结构
这段时间集中阅读了关于温氏集团的资料,对这家公司肃然起敬,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创立的公司+农户模式;内部实习股改当时中国还不存在证券市场;在90年代又开始搞信息化建设,要知道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都没有实现信息化……。下面从“公司+农户”的角度解读温氏股份的组织模式,希望农业企业在产业化过程中能够得到启示,毕竟乡村振兴战略也提出了“实现小农户和市场的有机衔接”,温氏模式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一、“温氏模式”简介
“温氏模式”即是温氏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是对公司经营模式和理念的总结。主要包括:科学有效的职工激励机制、创新的产业化分工合作模式、高效的养殖产业链一体化管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健康的企业文化〔引自华夏基石 彭剑锋〕。1983年,依靠“七人八股”,8个人每人出1000元开始了创业道路。1986年温北英的二儿子温鹏程发现簕竹镇家家都有养鸡的传统,每个农户去镇上买饲料等太麻烦了,于是想利用“场农结合,代购代销”的模式发展。同年,与本镇第一户养鸡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逐渐摸索构建出紧密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合作体系,并迅速在广东省内推广。
表1 不同养殖模式比照
温氏1997年开始进入养猪业,仍以“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模式进行复制,扩张速度极快。截止2017年底该公司在全国23个省份已经建立160多家分公司,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全年上市的肉鸡高达亿只,上市的肉猪高达814万头,肉鸭到达了1437万只,营销收入到达了每年335亿元人民币。目前该公司在全国23个省份已经建立160多家分公司,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全年上市的肉鸡高达
亿只,上市的肉猪高达814万头,肉鸭到达了1437万只,营销收入到达了每年335亿元人民币。
二、公司+农户〔家庭农场〕运行机制
信息化: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强化公司农户合作
温氏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权力下放、数据上移。有两大运营系统:一是数据化、透明精益的管理系统;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实现标准化养殖。
公司从9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到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具有80多种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对整个供给链上每个细节都记录清晰。通过大数据,可以辅助决策,可以进行考核与激励,能建立内部共享机制,进行风险管理,实现农场互联网。温氏有56000个家庭农场,在总部或任何地方,通过 或者电脑,可以看到每
组织角度看温氏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