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的认知与展望.doc上海自贸区的认知与展望摘要:2013年国务院通过了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批准设立了上海自贸区。这是一项重大的政策红利。上海自贸区有着上海的地域优势,在原有的保税区基础上对多项领域进行改革探索。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实践经验也对周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为全国提供可以复制的改革经验。关键词:自贸区;改革;制度创新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作为经济推动力的例子比比皆是。放眼世界来看,北美自贸区于1992年就宣布成立,使得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货物流通自由化并减免关税,藉以消除贸易壁垒。欧盟实质上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组织,同时也是一个自贸区,使得欧盟商品、资本和人员都可以自由流通,促使欧盟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高。同样有名的还有巴拿马科隆自贸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但是上海自贸区与传统意义上的自贸区有些许区别。可以说上海自贸区肩负着金融制度、贸易、海关管理和航运等多方面的变革需求。上海自贸区是在前身保税区的基础上设立的,国务院于13年批准设立的时候包含了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其中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于1990年,总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是全国的保税区中经济体量最大的。在外高桥保税区中,货物可以与境外自由出入,免征关税,手续简单。外高桥保税区南面地块还规划了三个专业园区,包含机床、医药和金融。而现今上海自贸区范围已扩大到陆家嘴金融中心、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金桥出口加工区。二、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为了使得原有的综合保税区的功能能够适应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而自贸区适合积极探索经贸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正是一个构建与他台。整个国际贸易形势在迅猛变化中,中和竞争力,也势必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探讨进一步改革,以促进投资、航运和贸易的发展。并由上海地区逐步向周边辐射,进而扩大到全国各地。三、上海自贸区推动的制度创新上海自贸区是为了能探索出能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因此上海自贸区非常注重改革,目前主要通过探索进行的创新有几个方面。(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深化改革政府管理方面,配合国际化的管理方式,由注重事先审批开始转为注重事后监管。并且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实现高效监管,大大加快过关速度。逐步完善网络管理平台和协同管理机制。(二)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逐步扩大第三产业开放程度,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只要不在清单内都属于可以采用的范围。并且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优化登记流程。以此促进吸引投资的改革。同时也改革境内对外投资的方式,优化对外投资服务。(三)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借由上海自贸区的便利,充分发挥上海的地域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亚太地区的总部,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采取各项措施,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支持发展离岸业务,鼓励设立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提升我国的外贸竞争优势。(四)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的重点之一,而需在自贸区内率先探索的有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和离岸金融中心等等。自贸区是高度开放的经济特区,可以与国际市场自由的联通,既有国内资本参与也有国外资本参与。因此可使区内的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参
上海自贸区的认知与展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