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为村庄中的山水乡愁规划位置.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为村庄中的山水乡愁规划位置陈湖,田军,刘捷摘要: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乡村山水环境发生了变化。本论文从山、水、田、村的资源环境着手,提出村庄山水乡愁的主要内容与组成元素,探索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乡愁内涵,在曹柏村村庄规划中的田园肌理、文化脉络、村落风貌、活动空间、特色产业中融入山水乡愁。关键词:山水乡愁村庄规划元素无论在何地成长,我们都能清晰地记得儿时山绿、水滴、花开、麦香的情景;无论是初秋的蓝天白云还是夏夜的银河天桥;无论是回家的石子路,还是游戏的大水车;无论是村口歪脖的老树还是门前打盹的大狗;都让我们的根留在了乡土、乡情、乡音中。而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一切正慢慢发生着变化。集中居住的联排别墅取代了散布在田间的自然错落,开敞的晒谷场变成了大理石铺装的中心广场,蜿蜒的石滩湿地有了直立的垂直驳岸……田野还是那片田野,乡村却已不是记忆中的乡村。近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乡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建设要展现自然山水的肌理、传统文化的内涵、现代实用的风貌,体现留住山水、留住记忆、留住文化和精神的根,保护好村镇千百年来传承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式的“乡愁”。1村庄中的“山水乡愁”山水乡愁的核心是自然生态基质和人性人文的自然融合,包含着中华文化数千年的传统制度和生活制度的积淀。而村庄中的山水乡愁更强调对“山、水、田、村”这些赖以生存的原始生活生产资料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从数量与质量上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每一个村落兴衰的故事蕴藏着人类活动与文明的发展密码。在村庄规划中,要从山水乡愁的组成要素着手,为其发展规划位置。2000人交流群432529468,仅限注规考试!!2“山水乡愁”的要素这些积淀随着生活和生产的开展,表现在田园肌理、文化脉络、景观风貌、活动空间与特色产业中,构建了村庄的精神坐标、文化符号与产业魅力。 田园肌理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要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好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确定林地、基本农田的基本界限,保证基本农田不受占用。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 文化脉络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内涵是乡村魅力所在。让“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民居、古迹祠堂等加以修缮,注意保护乡村原有的文脉,留住乡愁。此外,在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的同时,要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视散落在乡村的大量历史记忆、宗教传衍、地方方言、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生产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复活传统民间故事,传承地方戏曲、手工制作、乡间小吃、传统习俗等民间文化。 景观风貌乡村风貌的特质既是真山真水,又要显山露水、依山傍水。村落的美就在于建筑与山水的协调之美,在于建筑材料的本土之美和建筑风格的传统之美,只有浓妆山水,淡抹村庄,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这种风貌才是城市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才是生活品质之城不可或缺的美和人类向往的独特之美。规划充分

为村庄中的山水乡愁规划位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llzaxwb
  • 文件大小1.07 MB
  • 时间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