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总共20页
《咬文嚼字》学案 (第二课时)
《咬文嚼字》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2、分析评价文章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1、阅读理解《史记》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2、阅读《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3、参照《史记》原文细读王若虚《史记辨惑》中的观点、改法以及朱光潜先生的评论,对此你支持谁?你对改前与改后文字还有什么见解吗?
三、“推”和“敲”,到底哪个好?1、阅读诗歌《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阅读课文: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其观点是否成立?
第6页 / 总共20页
3、联系全诗分析,你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新课标第一网?
2019-10-17
《咬文嚼字》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2、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学习方法:1、探究学习法。2、讨论交流法,具体采用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
重点难点:熟读文本,发掘教材文本内容,以课文为例子,通过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导学内容:一、“你是”和“你这”, 哪句表现力更强?1、阅读剧本《屈原》,简述婵娟骂宋玉的相关情节。
2、反复诵读比较下列两个句子,看看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二、你支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1、阅读理解《史记》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2、阅读《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第6页 / 总共20页
3、参照《史记》原文细读王若虚《史记辨惑》中的观点、改法以及朱光潜先生的评论,对此你支持谁?你对改前与改后文字还有什么见解吗?
三、“推”和“敲”,到底哪个好?1、阅读诗歌《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阅读课文:朱光潜先生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其观点是否成立?
3、联系全诗分析,你认为“推”和“敲”到底哪个好新课标第一网?
2019-10-17
《咬文嚼字》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2、分析评价文章的观点。
学习方法:1、探究学习法。2、讨论交流法,具体采用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
重点难点:熟读文本,发掘教材文本内容,以课文为例子,通过诵读、改写、比较多种方法,探究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导学内容:一、“你是”和“你这”, 哪句表现力更强?1、阅读剧本《屈原》,简述婵娟骂宋玉的相关情节。
第8页 / 总共20页
2、反复诵读比较下列两个句子,看看哪句表现力更强些?为什么?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二、你支持谁,王若虚还是朱光潜?1、阅读理解《史记》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2、阅读《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前后文字: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3、参照《史记》原文细读王若虚《史记辨惑》中的观点、改法以及朱光
《咬文嚼字》学案--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