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神奇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研究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凤鸣小学/沈坤华
一、背景分析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是人教社最新版数学教材五上第15页的内容,和原教材相比,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31×2+)=100-(62+)=11。5(元)。
生4:你的方法和小明的方法差不多,也是买大米和肉的钱都看得比实际多了一点。
生5:31×2=62元,就是把大米看成每袋31元,2袋就是62元。26。5是把0。8千克肉看成了1千克。
生6:把买大米和肉的钱合起来看成88。5元,剩下的钱还比10元多。
师:很好!把买大米和肉的钱都实际多估了,剩下的钱还比10元多。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师:还有没有同学也进展了估算?
生:100-(30×2+×25)=100-(60+20)=20(元)。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 元的鸡蛋。
师:为什么呢?
生1:2袋大米只估算了60元,少算了1。2元,0。8千克肉只算了20元,少算了1。2元,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生2:两样都估小了,剩下只有20元,那实际上剩下的钱比20元还少,当然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生3:100-(30×2+30×)=100-(60+24)=16(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师:你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1:我把2袋大米少估成了每袋30元,用30×2口算是60元,把肉多估成每千克30元,用30×.
生2:我有意见。你把大米的钱估计得少了,又把肉的钱估计得多了,那会估计不准确的。
师:?
生1:×2=1。2元,×0。8=,还是多估计了。
生2:是的,-=1。6元,实际剩下16+=17。6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不够买一盒20 元的鸡蛋。
师:像这样,一个多估了,一个少估了,也是估算,但是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看两个相抵消后的结果是多估了还是少估了。
师:今天我们帮助妈妈解决了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生1:解决问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生2:解决问题还可以用估算。
生3:估算还有许多方法呢!
生4:第一种是把大米和肉都多估了,剩下的钱还比10元多,那么够买10元的。
生5:第二种是把大米和肉都少估了,剩下的钱还比20元少,那么不够买20元的。
生6:第三种是把大米少估了,肉多估了,但是抵消后还是多估了,剩下的钱还比10元多,那么够买10元的。
……
三、亮点透析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当学生面临现实问题情境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解决问题策略的获得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经历一个解题过程中的感悟过程
.教学时,学生在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尽可能地调动已有的经历,运用已有的解题策略去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有一个初步的体验。而后,老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和碰撞中逐步深化的体会.
本案例中,面对“今天我们帮助妈妈解决了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时,学生总结“解决问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还可以用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神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