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分析一
主要内容
贝聿铭简介
博物馆建立背景
博物馆建筑解读
总结语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苏州。 1917年出生于广州。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苏州博物馆分析一
主要内容
贝聿铭简介
博物馆建立背景
博物馆建筑解读
总结语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苏州。 1917年出生于广州。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建立背景
返回
建筑解读
整体解读
细部解读
扩展解读
建筑整体解读
建筑总面积:15391m2
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
绿地占地率%
新馆采用三条轴线的布局,与忠王府格局非常和谐
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照应
建筑色彩
用白墙灰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比照度
建筑高度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大堂高度只设为、书画厅高度为16m,
建筑细部解读
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一庭院,宛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
用灰色装饰直线条代替传统的木梁,既表达传统建筑构造又成为新建筑的现代表皮纹样
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主庭院的风光引进室内
用展区和回廊一隅配上六边形镂窗再现“移步换景〞和“借景〞的概念
拟意高山流水的入口廓道
用墙面规那么的矩形凹块,把清水自上而下阶梯状地引入底楼池塘
楼梯设计成悬挑增大了楼梯下空间利用
用暴露的钢构造和石材的曲桥、亭子,把馆与馆连接起来
用假山片石在白墙前表现“以壁为纸〞
走廊大堂的采光
走廊大堂的采光
展厅内部采光
示意图
回廊的玻璃顶和金属遮光条把光线理成一丝丝撒在地面
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新馆建筑的西北端和东北端都留出了消防通道
新庭院和补园之间的程度隔墙改成和小姐楼平行的两段折墙,在解决功能要求的同时,更加和谐
贝聿铭签名式的几何提炼
扩展解读
在苏州博物馆,都可以看到贝老其它作品的影子
通透的玻璃幕墙
园林式圆洞
多边形窗户
玻璃顶配金属
遮光条采光
园林式庭院
贝聿铭式“几何构造〞
贝聿铭式“几何构造〞
贝聿铭式“几何构造〞 体块穿插
谢谢观看
谢谢!
苏州博物馆分析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