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工程方案
2016年4月5日
目 录
1项目概况 1
2目标 1
3实施雨污分流的必要性分析 1
2
减少渗滤液产生降低环境风险 2
降低运报可行性分析
为帮助业主方进行垃圾填埋场运维的科学管理,我司根据已有工程经验,经多个生活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前后人工、材料、机械、能耗等综合测算对比分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投资回报比普遍不超过2年,其中未考虑折旧费。也就是说,在雨污分流后正常运维操作情况下,业主方可在四年内收回投资成本。按照内部投资项目IRR测算原则,该项目非常适合上马。
:
新田县垃圾场雨污分流实际效果图
(宁远县2015年实施雨污分流)
在新一轮垃圾场评级工作中,垃圾场运营中对雨水及污水是否进行雨污分流提出了量化的考评指标,如下图所示为详细扣分办法:
4工艺流程
覆土整平压实
精平覆土
规划分区
修筑分隔坝
坡面清理
覆盖膜施工
压膜材料铺装
工程验收
规划分区:按照填埋场工程建设及运营现状,合理规划填埋作业区域,尽可能减少作业面积,降低雨水汇入。依据建设地形地貌及硬件配套设施,考虑填埋作业能耗最低,雨水导排便利,填埋场建筑结构稳定。
覆土整平:雨污分流作业前对覆盖区域进行垃圾整平,整平过程首先进行垃圾推平,压实,并保持垃圾表面一定的坡度逐渐坡向雨水导排沟,垃圾表面不得有大块固体物质,防止覆盖膜工作过程破损。
精平覆土:垃圾精平覆土,在垃圾层表面覆盖30cm土层,并保持雨水导排坡度,保持雨水导排通畅,精平覆土坡度不小于100:2。
修筑分隔坝:按照规划分区,对坝体修筑位置进行整平,清理基底,采用黏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坝体修筑,压实。
覆盖膜施工:尽量保持膜完整性,减少拆分次数及拆分量,最大限度使用材料,减少焊接工程量,控制施工质量。
压膜材料铺装:压膜材料采用环保压实转,间距2~3m,膜边界压实砖间距1m,防止风雨天气将覆盖膜掀开。
填埋分区:将填埋场分为四大填埋区域进行分层分单元区域填埋。每单元区域每层可填垃圾约7000吨,每单元区域可填埋时间约1年。
雨污分流覆盖:按单元区域进行雨污分流,每层次保留1个操作单元区域进行填埋作业,其它单元区域均用HDPE防渗膜进行覆盖和雨水导流。
填埋作业单元区域:保留正在作业的填埋单元区域,该单元区域层次在填埋过程中不作覆盖处理。
非填埋作业单元区域:非填埋作业单元区域在分层填埋完成后及时对垃圾进行整平、压实,并覆盖土层,并按分区要求保持横纵坡度和坡向,坡度大于2%,再对整个单元区域进行覆盖,避免雨水进入垃圾体,并保证覆盖层上的雨水按坡向及时排出库区外。
雨水流向及导排:膜上雨水主要以自流为主,局部采用水泵抽出。雨水流向为两个方向,一个流向垃圾大坝,一个流向二期库底。
A、填埋A区的雨水由形成的覆盖坡面流向垃圾坝的排水沟并流入排水口。
B、填埋B区的雨水由形成的覆盖坡面流向库底分隔坝外侧,雨水通过设置的集水井与一期地下水导排连通自然排入地下水导排管网。
C、在现正在填埋作业区6单元区域与覆盖区5单元区域交界处沿线用一道挡水土堤分隔,保证非填埋覆盖区雨水不流入正在填埋的作业单元区域垃圾内。
覆盖膜:。
压膜材料:为防止大风卷起覆盖膜和膜下气体的膨胀,压膜采用水泥空心砖,每块间距1米。
江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现场踏勘确定分区方案按照由北往南,由东向西原则,同时考虑填埋作业过程中坝体的稳定性及雨污分流的可行性,确定为A、B、C、D,其中C、D单元的划分主要出于填埋作业过程中坝体的稳定性考虑。
A区填埋作业区已经填满,需要进行雨污分流覆盖,其覆盖面积约为15000平方。填埋作业工作正在B区进行。
B区正在进行填埋作业工作,但是从下图分区方案可以看出,B区为狭长型填埋作业区域,且被填埋作业临时道路东西向一分为二,填埋作业汇水面积过大,因此考虑将B区按照南北向划分为A、B两个填埋作业区域,进行覆盖,在A区作为工作面进行填埋作业过程中,则对B区域进行覆土后HDPE膜覆盖,在A去填到制定高度后,进行覆土并将B区覆盖膜移往A区,进行A区覆盖,B区进行填埋作业。如此往复至B区达到制定填埋高度,进行B区整体覆盖。目前B区交互作业面覆盖面积为12000平方。
江华雨污分流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