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体育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杨 娇
(常熟理工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在简介红色体育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红色体育的”中就明确提出:体育“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中央确定了体育强军的方针以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体育推广活动,以求促进民众体魄之野蛮,精神之文明。1933年《青年实话》发表专文提出:“凡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各个赤色体育组织,革命机关、团体,以及各学校、公民,一律欢迎加入赤色体育会,这个倡议得到各地军民的热烈响应。在当时的条件下,苏区将体育与文化紧密结合,将体育文化精神种入了人民大众的土壤,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
2.3 积累了体育发展经验,成为建国以后体育发展的奠基石
中央苏区体育是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的基础和先声,它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其丰富的体育史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中央苏区体育对建国后体育事业的巨大贡献首先反映在对体育的普及上。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指出:普及体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将享受体育的权力还给工农民众,最终通过苏区俱乐部的形式切实将体育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在抗战八年间一直延续了大众化、经常化为特征的普及性体育战略。1949年10月,在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到20天,疮痍满目的神州大地正百废待兴、百业待兴之际,年轻共和国的领导们就把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摆上了议事日程。党和政府委托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商议新中国体育发展事宜,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方针是“新体育”建设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应首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要把体育活动和一般新民主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反对为体育而体育、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的思想和办法”。1952年6月20日,毛泽东更是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指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的任务和发展方
向。无论在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党中央体育的发展思路始终没有脱离人民大众,走体育普及化的方针牢不可破,尽管发展体育的目的已经由战前的为革命战争胜利服务转变为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但人民大众始终成为了体育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成为体育发展的最直接受益者。
3 红色体育的当代价值
3.1 红色体育对当代军事体育发展具有深厚的导向作用
当前,我军的体能训练发展十分不平衡,总体训练水平不高,训练成绩低下,训练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与美军的体能训练相比,我军的军人体能训练显得相对不成熟。在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军队能够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灵活的战术、顽强的毅力沉痛的打击美军,在和平年代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能否与科学化训练下的美军相抗衡已经成为一个问号。虽然如今军队的各项训练包括体能、心理等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当时战争年代的条件,但各项科学训练是否完全落到实处值得思考。红色体育的成功并非只是靠一腔热血,不怕苦和累所能解释的,当时体育的发展非常重视科研活动。1934年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颁发的《小学体育教学法》就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论红色体育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