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翻译的主体间性——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研究
姓名:丁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周方珠
20070401
论文摘要通过对关于翻译主体性问题的回顾和评析,本文认为翻译界对于翻译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主体性的研究上,而对主体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西方哲学和文论已经开始了由主体性研究向主体性研究的转向,所以翻译研究也应该以翻译的文化转向为契机开始由主体性研究向主体间性的转向。笔者认为,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分别是不同性质的主体即:创造主体,翻译主体和接受主体。这三者构成平等的主体间的关系。翻译不再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征服,而是主体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然而,主体间性绝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因为在交流过程中。译者主体实际上发挥着其主观能动性,主动认识其自身、作者和读者等不同主体,并且根据其翻译动机和翻译观来协调其与作者主体和读者主体的亲疏关系,选择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另外,由于主体间的交往不仅存在理解和统一,也存在着冲突、误解和差异,故此,译者主体此时应根据一定的规范来对主体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及其《浮生六记》英译本的个案分析认为:∩恰英译本之所以能同时受到国内外读者的一致推崇恰恰是译者主体对作者主体和读者主体之间关系进行成功协调的结果。可以说,林译《浮生六记》是译者、作者和读者主体之间关系的完美契合物,而成功的译作应是主体间关系的完美契论文的前言部分阐述了该论文的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章是文献回顾部分,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历史回顾从而试图回答“谁是翻译主体”和“什么是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这两个问题。第二章论述了译者、作者和译文读者主体间的交往以及在交往中所遵守的规范,并指出译者主体因素对主体间交往的协调和影响。第三章简要介绍了《浮生六记》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作者和译者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其译者林语堂的翻译观、翻译动机及其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视野及它们对主体间关系的影响。第四章具体论证了在林语堂的工睁中,译者的主体因素对主体间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即:对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第五章从哲学解释学中的视野融合和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的理论角度,阐述了译者对翻译主体间关系协调的最高境界应是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间同时达到视野融合。林语堂特殊的文化身份及其与沈复的文化气质合。
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高度相似性,使其能和其他两个主体间达到最大程度的视野融合。因此林译《浮生六记》是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主体间关系的完美契合。文章的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协调;林语堂;《浮生六记》
瓾;,.瑃贔瑂瓹瑆瑉甌,..瑃,甋’畃瓹琻;
琫,.“’,琣’瓹疭..瓺甌
篡黔黩。丁辛◇鞭论文作者签名:≥遗姒学或其他教百机构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去鸼谟泄乇A簟⑹褂醚宦畚牡墓娑借阅。本人授权善缸瞎昏。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签字日期:土。。昊T乱签字日期:山。昊T氯缛赢人声明所呈交战掌位论又是本八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又中特别加以标骱椭滦坏牡赝畚模籔不包含其有权保留并向匿豕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又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沦炙被查;釉通讯地址: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壬。阿贡献均已在论又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又作者签名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缔印或扫描等复截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又。C艿难宦塾衷诮饷芎笫视帽臼谌ㄊ閖学位论又作者毕业云向:工作单位‘电话邮编
枷..瓾畐...,.
,琻痻瓵,’琺癱”,,痻,瑃,琭瓾
荻鲤:垫塑竺堕矬玫嫠坠竺坚:..’瓵,,畐琺,.,琣“眀.
:琒垒型竺堡墨型竺望塑:塾蔓型坚屯竺眉崴“猻:琣“”甌,,:,“”,甀”琧瑃疭籬,∞瑃眛巩“’’咖琽,畉“.甤’...瑃一
翻译的主体间性——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